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武川县
科学谋划 统筹兼顾 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协调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中共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武川县召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革命老区武川县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强音。这次盛会对于推动武川县加快融入首府“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首府的强劲辐射拉动和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县委、政府奠定的扎实基础上,经过全县上下艰苦不懈的努力,武川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齐、人心思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日趋高涨。借此机会,我代表武川县四大班子和全县17万干部群众,对各级各方面长期以来对武川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武川县“两个文明”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立足县情,顺势而谋,努力探索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武川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弱县、财政收入贫县,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发展观念、单一的产业结构、落后的基础设施、薄弱的经济实力,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在兄弟旗县区发展强势推进,首府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形势下,我们一度在迷茫和困惑中徘徊、焦急、探索和奋争。知耻而后勇,面对人民群众盼快富裕、求大发展的强烈愿望,我们勇敢面对现实,负重前进,努力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的有力指导和推动下,武川如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县域科学发展之路的总方向、总目标日渐清晰。这就是,充分依托首府的核心辐射拉动优势,利用好我们自身拥有的较为丰富的六大资源优势(即:硬资源、风资源、光资源、绿资源、冷资源、软资源),发挥好首府“北大门”、向北开放“桥头堡”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弘扬革命老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展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时代风貌,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努力构筑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把握全局中发现特色,在谋划发展中创造特色,在加快发展中提升特色,做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坚持走绿色、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强县、生态农牧业大县、特色旅游文化名县的创建步伐,建设清新秀美、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首府卫星城,打造首府后花园,建设民富县强繁荣和谐的绿色武川、文明武川、幸福武川。

二、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发展“瓶颈”,补齐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短板

武川有17万多人口,14万多是农民,“三农”出路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由此也就成为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战略问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传统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粗放经营的发展困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中棚种植模式为切入为突破,以“三个百万”生态农牧业富民工程为载体,坚定不移地走设施、避灾、节水、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重点从节水高效方面谋避灾害,从科学种养方面谋新出路,从薯羊并举方面谋强主导,从特色生产经营方面谋打品牌,从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方面谋新提高,从产业化发展方面谋新跨越,从生态保护建设方面谋可持续,从落实好惠农政策方面谋寻保障,全面深入打造“中国绿色名县”。

从2008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尝试后山高寒地区中棚两茬种植模式。在中棚实践中,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及各级相关部门予以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韩书记十六次亲临武川调研指导,对老区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极大地鼓舞了武川干部群众投身于设施避灾现代农业建设的热情。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每亩中棚两茬种植平均收益达到3600元至4800元(以费乌瑞它为例),是传统大田种植收益的5—8倍。农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前途,也看到了发展设施现代农业的前景。实践证明,中棚种植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集避灾、节水、集约、高效、生态为一体的设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武川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对武川设施现代农业的全面推进起到了纲举目张的推动作用。以此为突破,我县进一步提出了实施“三个百万”生态农牧业富民工程,探索农牧交错地带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战略。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指导思想,本着“退出来绿起来、转过来富起来、移出去好起来”的原则,我们注重了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逐步对条件恶劣地区的村落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整体转移,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整合资金,努力推行舍饲养殖,加大生态保护、恢复、建设和整村扶贫推进的力度,实现农村人口转移近4万人(含季节性打工),为首府打造“京津夏都”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努力构筑首府乃至京津地区的“绿色屏障”。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为农村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助推产业转型。近年来,我们大力扶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致富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县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已发展到203家,覆盖农民1.6万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和扩展工作,使农村土地流转在中棚种植、现代节水设施高效农业示范园、有机农业观光园、肉羊规模化养殖和特色养殖业等现代设施农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薯羊并举强主导、特色经济兴武川、创新机制添两翼”的农业生产经营思路,武川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呈雨后春笋之势,特色农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诸如武川土豆、武川肉羊、武川莜面、武川荞面、武川肉杂鸡、武川生态蛋、武川香菇、武川白萝卜、武川小金瓜、武川西兰花等),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宽。

三、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夯实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紧紧围绕首府产业格局和总体发展战略部署,把着力点放在夯实发展基础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上来,着力打造“三大园区”、培育“四大基地”,做到“三个坚持”。

“三大园区”就是:以冀东水泥、永业生命素、聚德鑫电解镍等实现资源的规模高效开发加工利用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集水泥建材、金属冶炼、高效肥业为一体的自治区级武川经济开发区;以三联淀粉、塞宝燕麦、川宝绿色食品、宝坤有机农业、蒙奇药业、巧妈妈酿造食品等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辅以商贸物流和三产服务业的金三角园区;以华玉、凯富隆等石材加工企业为重点,建成年产板材200万平方米,集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专业性石材工业园区。

“四大基地”就是:借助“武川土豆”获得的(北京奥运特供产品、上海世博会指定展品和武川县成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一系列殊荣而日渐提升的影响力,以县种薯繁育中心(年生产试管苗800万株、微型薯1500万粒、原原种30万公斤、原种300万公斤、一级种薯3000万公斤)为龙头,加快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全力打造马铃薯种薯大县,实现增产提质,从根本上提升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以武川塞宝燕麦为龙头,依托首家中国燕麦文化博物馆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武川莜面”的优势品牌,巩固“燕麦之乡”的地位。按照全市肉羊养殖规划要求,坚持企业规模养殖与大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向,积极推进标准化舍饲养殖,建设区域性的优质肉羊生产基地,逐步建成面向华北和俄蒙等市场的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华能新能源、中国国电、中国风电、大唐新能源等风电项目和三峡电力总公司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为骨干,抓住50万千瓦汇集站选址在武川建设的优势条件,加快推进风能开发利用,在年底实现装机6×4.95万千瓦并网发电的基础上,向百万千瓦级风能发电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同时,积极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着力打造支撑首府“新能源之都”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百强县。以年产310万吨水泥熟料、20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冀东水泥为重点,和正在建设中的石材工业园区,共同构筑首府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加大哈达门高原牧场、得胜沟红色景区、有机农庄、农家乐等景区景点的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南山历史文化生态园建设进程,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和卯独庆水库蓄能电站山水合一景区,构建大青山特色黄金旅游带,积极主动地融入首府旅游发展大格局,着力打造支撑首府“京津夏都”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三个坚持”就是: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以总投资2.2亿元的中铁集团国金矿业为示范,逐步采取和推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黑色扶持绿色”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等措施,强化技术革新和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准入门槛,严把资源规模开发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关,加快形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淘汰落后产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以冀东水泥余热发电、风冷工艺为典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两年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2家,淘汰落后产能55.67万吨,减少耗能103.7万吨标准煤;坚持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并重,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以引进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投资9.6亿元(一期1.95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腐植酸颗粒有机系列肥生产线的永业生命素项目为典范,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上不断取得突破。

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城镇化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同时,武川又是中部草原和大青山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是首府的北大门、展示首府形象的“后阳台”“后花园”。家园的美丽舒适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为此,我们确立了“建设清新秀美、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首府卫星城,打造首府后花园”的总目标和“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旧区、实现扩镇提质、彰显武川特色”的建设思路,立足县情,着眼长远,借助首府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的有利机遇,从编制和完善可镇城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入手,对县城可镇2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提出实施了“东治、南绿、西拓、北联”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中变化、四年大变样”的改造建设拓展战略,将县城可镇和三个中心城镇作为联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在整体提升县城可镇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年来,用于城镇建设的各类投融资达到18亿元。其中,商住楼盘已建成16个,26.4万平方米;在建的14个,32.3万平方米;即将开工的9个,89万平方米。建成了总长度1.5万米的“四纵四横”市政主次道路。投资8900万元开工建设了第三热源场,全县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230多万平方米。镇内绿化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的县城可镇北护城河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投资58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可镇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的呼武一级公路复线,将大幅提升武川与市区的通畅能力,拉动武川的发展。县城可镇的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力争到2015年,使建城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建设支撑“打造一流首府城市”的绿色卫星城。

五、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

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贯彻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妥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切实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五保人员的供养水平逐年增长,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农村低保1.1万人,标准为年人均1000元至1900元;城镇低保2780人,标准为月人均170元至240元)。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近2万名6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可领取55元—75元的养老金(农村其他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到51300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学质量在激烈竞争中稳步提升,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7%;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县寄宿学生占在校总人数的63%,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感。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5%,有效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稳步提高。公开招考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下岗失业青年,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投资500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并投入使用,投资5180万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县标准化综合医院、投资1400万元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社会综合福利中心一期工程、投资1300万元建筑面积5166平方米的社保就业服务中心、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青山演艺广场、投资4300万元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民族小学等一批便民利民项目和建筑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阴山博物馆”开工建设,将相继建成。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建成了数字化公安应急指挥中心,扎实打造“平安武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六、实施素质养成教育工程,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在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中营造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和有力保证。我们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根本,以城乡居民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为载体,开展了文明单位与文明生态村结对共建活动,形成了共建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行业三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的热情;通过举办红歌会、广场文体活动和“我为迎会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城乡居民“爱我家乡、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启动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全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风采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村和“五好文明户”评选活动,可镇新西街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社区。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努力办好农村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场所;编制出版了《武川县志(第三编)》、《武川文史》、《武川故事》、《神奇武川》等书籍,建成“草原书屋”近60家,组织开展了“绿色电脑西部行”活动,“爬山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和“文物大县”申报工作成功完成。扩充了县乌兰牧骑演职人员,“三下乡”活动活跃在全县社区乡村。在呼市、武川举办了反映武川发展变化题材的摄影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紧紧抓住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机遇,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以革命老区艰苦创业的精神鼓舞人、激励人。武川已成为区、市、县党员干部特色教育的重要平台,每年接受教育的人数达到10万多人(次)。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武川县近年来虽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跳出武川看武川,武川的发展速度、水平和总量在全市排名仍居后位,与首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影响着首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在“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征程中,我们将乘势而上,开拓奋进,夯基础、强骨力、寻突破、谋跨越,再创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内容时间:2010-08-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