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泉县九龙乡,黄澄澄的稻浪随风轻扬,几台水稻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村民正忙碌着收割水稻。
近年来,九龙乡大力引导农民选择水稻种植、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过去,突泉县九龙乡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大多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经济来源,2016年开始九龙乡大力推进旱改水工程。如今,曾经的玉米地里闻到了“稻花香”。
“跟种玉米的效益比起来要翻一番,玉米每亩地净剩也就是300块钱左右,现在仅稻田收入就能超一倍,能挣600元。”九龙乡十家子村主任李友告诉记者,旱改水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土地轮作项目也能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村里用这笔收入为村民补贴部分合作医疗缴费,普惠于民,促进村级管理。
看到了旱改水的好处,农民纷纷加入到了旱田改水田的行业里,2019年九龙乡九鼎村、十家子村所有机动地都由村集体统一进行耕种,目前全乡旱改水面积已近7000亩,其中1300多亩稻田中放养了稻田鱼、稻田鸭,实现“水稻+N”的综合种养模式,彻底改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群众受益面小的局面。
今年九龙乡通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九龙味稻”大米品牌,已获得批准,并积极申请国家扶贫832平台,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十家子村还通过土地托管的形式建设了1500亩谷子种植基地,参与流转的农户每亩农田净收租金300元,并可享受每亩150元的政策补贴。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带领九龙乡农业快速发展。九龙乡长春岭村今年栽植了425亩山葡萄,依靠企业加订单模式,长春岭村与突泉县宝润红酒合作,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贫困户通过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
为促进贫困户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九龙乡把牛产业做成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截至目前,九龙乡2020年牛存栏数量已达到3471头,较去年增加购牛数在35%有余。
九龙乡龙门村贫困户罗凤军的妻子瘫痪多年,全靠他24小时护理,入不敷出的生活使他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2017年,龙门村第一书记高维新针对罗凤军的实际情况,计划通过养牛产业脱贫,帮助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为他争取了小额无息贷款,罗凤军利用这笔贷款购进了两头西门塔尔牛。2018年,两头西门塔尔牛产下2头牛犊,2019年母牛又再次成功受孕,去年2头公牛犊卖了1.7万元。“牛生牛,钱生钱,生活多快活”,这是九龙乡养殖户对牧业再造突泉政策的评价。
为调动广大群众养牛积极性,推动“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九龙乡结合“积分争星”活动,以扶贫贷款为支撑、以配套服务为保障,推动贫困人口养牛致富。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结合本村秸秆资源丰富的良好自然资源优势,由村集体雇佣打包机将农户秋收不再需要的玉米秸秆通过秸秆打包离田转化制成饲料,2019年黄花村村集体为秸秆打包投入9万余元,打包秸秆27500包为新购牛36户养殖户的每头牛提供200包草料,可作为7个月的饲料储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能够加大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将贫困户分为能贷能养、能贷不能养、不能贷不能养三类,九龙乡党委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于自己不能养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合养、大户托养、资金托管等方式帮助其养牛,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家有牛养、无劳动能力的户户有分红。2017年6月,突泉县超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按照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担负社会扶贫责任,采取托管代养、订单收购、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合作带动模式,激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养牛致富的产业发展道路上来。
“充分发挥我们本地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把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作为基础,牢牢抓在手里,希望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九龙乡乡长徐东辉的话语信心十足,掷地有声。
内容时间: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