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大方县黄泥塘镇: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2  编辑:陈亚丰

  近年来,大方县黄泥塘镇积极探索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新路径,按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把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找准党建引领扶贫工作切入点,确保党建与脱贫“两位一体”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组织保障,厚植中坚力量。

  一是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领头羊”。把加强班子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的有效抓手,坚持统筹选派和择优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后备党员、后备干部“双培养”模式,着力把年轻有为的致富带头人、农技人员、优秀大学生等精心选进村支“两委”班子,向贫困村集中,增加基层一线的扶贫攻坚力量,确保村支“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得到大幅改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示范带动作用好的特点,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年内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名,新发展党员29名,预备党员转正18名,其中35周岁以下71名,大专以上学历53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15名。同时,选派了8名扶贫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经验丰富的镇干部到村担任村(居)党组织书记,优化干部配备16人。二是全力开发实用人才新资源。采取“人才+讲习所+产业发展+贫困户”的模式,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全力开发人才资源,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对群众进行政策宣讲、实用技术培训。依托“科技人才联乡帮村计划”,组织农业专家对贫困村进行农业脱贫产业“集中会诊”,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0余次,共解决60余个问题。积极鼓励乡土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发起“千企帮千村”活动,整合各类物资40余万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为2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三是确保一线组织生活有保障。为解决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支“两委”的吃住问题,党委政府每月给各村(居)报销1000元的食堂经费,还为驻村干部、村(居)干部购买保额5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让干部在村(居)一线安营扎寨、安心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脱贫攻坚攻城拔寨进程中去。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坚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常态化,让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目前,共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12次,党委中心组学习31次。二是抓好“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利用智慧党建,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拧紧党员思想建设的总开关,确保党的理论、党建理念、党建工作在基层一线得到加强,形成常态长效机制,不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研判工作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2018年以来,举办“道德标兵”、“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100余场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利用“多彩黄泥塘”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政策信息1000余条,宣传产业、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群众文化、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创“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大义与心酸”,拟写《致扶贫干部家属的一封信》等专栏,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激情,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

  ——强化党建意识,打造红色堡垒。

  一是坚持组织覆盖科学化。按照“依法设置,因地制宜,便于工作,服务发展”的原则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在全镇17个行政村(居)中增设村级党总支9个,下设党支部27个,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增设党支部2个,下派党建指导员6名,指导开展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和稳定出谋划策,促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紧扣支部建设标准化。通过深入开展党务知识大学习、难点问题大研讨、示范典范大观摩、基本制度抓落实、工作程序抓规范、党建质量促提升等活动,指导各党支部按图索骥,整改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余个,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1个,完成全镇50个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任务。三是突出为民服务精细化。争取组织部门、县农业银行支行党委、村帮扶单位等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分层次、分批次对全镇17个村(居)组织服务阵地进行标准化建设,全面完善村级组织服务阵地配套设施,增强基层组织阵地的服务功能。同时,各村(居)利用赶场天集中办公,结合上门代办服务,为群众宣讲政策、收缴合医、申请低保、申办残疾证等,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让群众的每一件事办得快、办得好、办得了。

  ——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做实扶贫党建。实行党委书记负总责、领导班子抓落实的管理体制,逐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从头从紧压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以“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合作社带动”为统领,多元化探索“党建+”、“公司+”、“合作社+”模式,围绕“合作经济”“集体股份”“土地流转”等特色效应产业,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力量,强化利益链接,助力群众增收脱贫。目前,黄泥塘镇养蜂、养牛、大棚扶贫等项目覆盖贫困户574户,累计参与分红金额91.64万元,各类直补覆盖贫困群众4047户,受益资金474.4万元。二是做优产业党建。按照“全域规划、长短结合、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连片推进、全域覆盖”的总体思路,在产业基地上建立产业党支部、党小组,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组建党员突击队17个,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供销协调等工作,为推动产业党建提供坚强的服务保障。同时,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机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土地入股分红、产业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据了解,全镇完成辣椒种植2.1万亩、烤烟种植1.71万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马铃薯种植3500亩,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541.86万元,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增收,解决600多人务工就业。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摩会在黄泥塘镇召开,产业党建工作得到市委书记周建琨签批推广。三是做强生态党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六城同创”、“主题党日”等活动,探索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通过支部带头,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的方式,每周开展1次在吱嘎阿鲁湖、乌溪河、木柏河、凹水河、六冲河等水域、山林、道路的巡视保洁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宣传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为生态旅游保驾护航,为毕节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勃勃生机添砖加瓦。

  ——强化制度管理,严肃考核问责。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黄泥塘镇镇村干部“差别化”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泥塘镇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干部到村签到签退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管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的目标。二是加强党性修养。近年来,黄泥塘镇坚持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力量,认真组织,细化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分层次、分岗位、分班次,邀请市县领导、业务骨干和专家教授进行授课。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以人民为中心”、“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黄泥塘怎么干”等为主题的讨论活动150余场9000余人次,让党员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聚焦脱贫、聚力攻坚。三是严肃追责问责。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作为的人,用好“五步工作法”,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服务发展理念不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慢虚”以及“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等问题,推动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激发干事激情,提高办事效率。

内容时间:2019-02-0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