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主流媒体看萧县|做好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3  编辑:韩伽钰

萧县地处安徽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万。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4万户21.29万人,贫困村87个,贫困发生率16.97%;2017年被确定为省级深度贫困县;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2月25日,在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萧县扶贫开发局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份荣誉,既是对萧县人民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精准脱贫的肯定,也是对萧县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再出发的激励。8年的脱贫攻坚艰苦奋斗,萧县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萧县强化政治引领、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着力构建网格化组织体系、全方位责任体系和全覆盖帮扶体系。

组建1个县级脱贫攻坚总指挥部、10个工作专班和23个乡镇工作组,形成“1+10+23”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推进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一抓双促”工程;完善每季度对精准扶贫、环境整治等6项重点任务一体考核,评定“先锋村”“警示村”,分季度、按标准兑现绩效报酬;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村培强、百村扶优、千村提升“十百千”工程;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包保全覆盖和镇村选派帮扶力量全覆盖。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2017年4月,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焦凤军任孙圩子乡马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为解决支部战斗堡垒不强的问题,焦凤军建立联合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村361户83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目前,马庄村产业兴旺,日子红火,有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厂、超市、商铺、饭店等近百家。

同样,新庄镇党委书记邵翠芝以“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散、懒”问题。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提升帮扶实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镇有档、进退明,确保措施能落地、如期能脱贫。全镇发展辣椒种植4000余亩,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订单农业促进辣椒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萧县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举措,先后整顿后进村党支部270个,引导600名党员干部与3380户困难贫困户结上了“亲戚”,成立党员干部为主力的为民服务“送到家”志愿服务队1078支,通过“支部领、能人带、群众干”发展特色产业,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彩产业”引领群众奔小康

萧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围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四带一自”模式,积极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科研院所+基地+贫困户”模式,着力打造“葡萄紫”“辣椒红”“胡萝卜橙”“芦笋绿”“白山羊”的“五彩”扶贫产业品牌,带动6万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村里有块40多亩的低洼地,经常被水淹,村民没人愿意承包。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后,做了排水设施,建了葡萄大棚,每亩只栽6棵葡萄,人工方式控制生长,采用智慧农业的管理模式,运用电子设备自动控制水肥,种出了甜如蜜的阳光葡萄。”据白土镇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勇介绍,葡萄大棚去年开始挂果,产生经济效益50万元,带动务工123人,其中贫困户15人;带动8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分红1000元左右。同时,张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预计今年收益可达150万元。

“俺村种了1400亩辣椒,带动1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群众60余人。小辣椒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杨楼镇新廷村村支部书记刘汉生如数家珍。“能脱贫,还是得益于产业发展。今年引进辣椒新品种,与公司开展订单合作,亩产750公斤,辣椒种植总收入100多万元。”村干部积极动员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扶贫加工厂,按照“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收益共享”的思路,成立新廷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变为股东,共享发展红利。如今,该村从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富裕村。

目前,萧县“葡萄紫”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并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供销渠道。“辣椒红”“胡萝卜橙”“芦笋绿”和“白山羊”均实现规模化经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8290元增至2019年的13161元,增幅58.76%;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188.54元增至目前的10256元,增幅221.65%;8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为30.2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萧县在培育壮大脱贫产业的同时,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织密基本生活“安全网”,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萧县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作为重点工作,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2.93万人次、发放资金9803万元,健康脱贫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8万人次、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92.16%,实施危房改造3.2万户、农村居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应保尽保。通过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园区企业安置、开发公益岗位等,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同时,累计投入20.2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投入9.1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全县自然村实现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

“要想富,先修路,多栽树。道路宽了,村里的水果运输更方便了,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黄口镇唐元村第一书记李伟说。黄口镇唐元村是萧县87个贫困村之一,主要种植优质果树。近年来,唐元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原有梨树3500亩、其他景观树种150亩的基础上,扩大梨树种植面积1000亩,栽植15000棵薄壳山核桃进行村片林改造,清挖大小水塘10口、建设休闲公园3个。2018年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萧县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性和保障性扶贫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通过“面对面说扶贫”、扶贫戏巡演等宣传扶贫政策进村入户,评比“好媳妇,好婆婆”、自强自立脱贫示范户等选树典型,开展“小手拉大手、洁净进万家”活动改善人居环境等,示范引领,扶起志气,靠辛勤劳动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

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县委书记黄韡表示,萧县要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大提升行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及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努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内容时间:2021-04-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