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程式性理解     检索到  49355  条相关信息

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问题,是处理宪法与民法关系时的首要问题。旧效力论没有区分情形,便单独适用直接效力说或间接效力说,难免具有片面性。新效力论以基本权利的客观价值秩序作为保护义务的宪法依据,以立法违宪审查基准体系为内核,对合宪性解释做程式理解,并通过细化新效力论,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并克服片面性。中国语境下,新第三人效力论有相应的规范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宪民关系...

作者:翁壮壮 WengZhuangzhuang 出版时间:2021-03-01

既有的一些研究数据皆表明,中国的自杀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农民的自杀率则更高。笔者在农村调查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触目惊心的自杀情况,这些直观经验也表明,农民自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农村社会问题。

作者:桂华 出版时间:2018-03-01

文化取向的城市贫困研究也存在深刻的分裂。对于大多数学术同人而言,将文化与贫困的关系简化为某一特定阶层所“固有”的文化特质更适合研究分析的需要,也更符合人类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类型刻板化认知的惯性。但这种简化是存在风险的。且不说这么做可能落入刘易斯“贫困文化”的道德困境,简化论本身就可能使研究者丧失对文化更为宏观和多维面向的触及力,错失理论创新的机会。

作者:王平 出版时间:2013-12-01

本文指出,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主要聚焦现实生活层面,他们结合个人的生产、生活现实,来表达对乡村振兴概念的理解。这些表达反映了农民心目中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及目标,畅想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预期效果。因此,农民的理解可以按照主体导向、措施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四个维度来划分。同时,本文就农民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理解作...

农村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有别于城市教育的环境的农村、对象的特定性、内容的地方性、教育结构的低重心多层次、目标的多元性、发展的艰巨性等特点。其发展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致力于将“为农”与“离农”教育有机融合。

作者:姚永强 出版时间:2021-11-01

如何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现代性?如何理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如何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如何理解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如何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治基础?这五个问题对于深入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丰富内涵与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试图给出一些基本认识。

作者:蒯大申 出版时间:2015-12-01

家庭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就产生的一种最古老、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基础性社会组织,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日常生活领域。家庭也是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作者:华红琴 出版时间:2018-09-01

首先,本文指出了“外地人”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群体认同,并提出了谁是“本地人”的疑问。其次,本文以上海为例,梳理了上海这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上海人”的形成及其认同,并从中分析了一座移民城市的“本地人”意涵的变迁轨迹。再次,本文分析了界定“上海人”的不同标准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本文总结了界定“外地人”的基础,并指出了相对优势和劣势。

作者:康岚 出版时间:2019-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