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引言
农村的法律服务,有利于在基层化解矛盾,促进农民从信访到信法的转变,促进乡土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和推行,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在农村地区通过法律维权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具体表现为农村法制建设滞后和城乡间的法律服务资源的不平衡分布。2006年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法律服务工作者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生活贫困、缺乏支付能力的农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的农民、妇女和儿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在北京延庆县等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试点,由政府“买单”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虽如此,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政策与实践还存在着较大的断层,广大农村地区仍然表现出法律服务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
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往往要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于2006年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地区进入后税费时期,农村基层政府开始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农村地区的压力型体制,农村基层工作往往还是处于“人治”状态,在日常管理中不能依法治乡治村,往往依靠强制措施对农村进行管理,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法制建设滞后现象,挫伤了农民对于法制和基层权力的信赖。
此外,在一些农村,由于固有的程序格局,以及长期的文化习俗形成了以宗法族规、礼俗、习惯等为主的社会控制手段,而忽视法制的力量。农村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农民集体上访、暴力抗法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农村地区宗教迷信问题;农村地区特大恶性案件频发以及农村地区的赌博问题等。
法律服务体系资金和人力资源,在城乡间呈现不平衡分布的格局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