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依靠主体的认知
所属图书: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全2册)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关键词: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

根据卡尔·曼海姆关于代的社会学理论,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意味着出生于同一时期的一群人在社会整体中占有类似的位置,具有相似的社会经验与思维模式(陈辉、熊春文,2011)。联系现实,对于不同年代出生、经历不同时代变迁的农民而言,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状态、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需求呈现一定的代际差异。“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2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6月9日。鉴于不同农民群体存在年龄、代际差异,从年龄视角出发考察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需求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仅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特定年龄群体(如农村青年、老年人)的境况以及相关行动、逻辑(梁栋、吴存玉,2019;罗敏,2019;张有春、杜婷婷,2021),既缺少在较长年龄跨度视野下对农民状况的考察,又缺少不同年龄农民对乡村振兴理解和需求的对比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年龄视角切入,考察不同年龄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对乡村振兴的理解、需求与行动意愿,明晰不同年龄农民的当前状况与未来期望,以此思考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为农民而兴。

调研村庄人口年龄分布与群体特征

在围绕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本研究首先对调研村庄人口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群体特征进行阐述。按照40岁以下、40(含)—50岁、50(含)—60岁、60(含)—70岁和70岁及以上这五个年龄段,对529位被访农民进行划分,分别对应63人、103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