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人类目前的需求,又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然而,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理性经济人假设”却是自利性假设,在这种理论基石下构建的传统经济学大厦,既无法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也无法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这些都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用“先下手为强”的方式无限量地使用稀缺的资源,而不考虑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微观主体(包括后代)使用机会的减少,从而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如何突破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使得可持续发展能够与主流经济学汇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第一节 “理性经济人假设”综述
前面提到,正是由于“理性经济人”的自利性,使得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无法实现,所以,为了能够让主流经济学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很多人着手对“理性经济人”概念进行改造,这里首先来讨论当前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提出和兴起
1.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首次创建了经济人假设的范畴。他认为在经济社会中,人天生具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人通过市场活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会增进社会利益,这是斯密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和精髓。他从“经济人”和“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和“利己心”看作一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源。斯密认为交换起源于“人类自利的本性”。他在《国富论》中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