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云南省省级傣族非遗项目统计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2006~2017年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傣族古称为Siam,汉字写作“暹罗”,傣族现称为Thai(泰)。柳盈莹:《媒介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傣族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第4页。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民族人口的自称与意愿,为其命名“傣族”。历史上族群的多次迁徙使得傣族民众散居于世界各地,如今傣族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柬埔寨及中国云南等地,国际上将广义的“泰人”作为其共有的称谓。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傣族总人口数为1261311人,云南省傣族人口数量为122.2万人,约占全国傣族人口数量的96.88%。同时,傣族在贵州、四川、湖南等地也有分布。虽然傣族总人口较少,但其文化底蕴是不容忽视的。傣族是我国古代生活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百越族后裔民族之一,至今仍保持着较多的越人文化基因。另外,傣族在古越文化的基础上还广泛吸收融合了汉族文化、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以及东南亚地区各国与各族群的不同文化,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傣族传统文化。目前,农村地区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傣族传统村落逐渐消亡。此外,现代化潮流与外国文化的冲击以及大部分人对傣族非遗重要性的认知不够等因素,直接导致傣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危机。近几年,国家层面对非遗的重视力度显著提升,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非遗的文件及相关法规,如2016年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等,将保护非遗的理念从国家层面散布至地方,进而具体到个人。

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传达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