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6年西江苗寨景区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
所属图书: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关键词:
多主体共建共创与民间智慧的运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社会治理十年报告

近十年来,我国广大西部民族地区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发展迅速。旅游开发给民族文化旅游地带来经济、社会、文化各种红利,不过由于游客、开发商、经营户、原住居民利益诉求上的多元与不同,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民族旅游地的社会稳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处理和化解旅游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是民族村寨旅游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西江千户苗寨自2008年以来,围绕旅游开发,在社会治理问题上已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景区社会治理经验。这些做法与经验是“西江模式”基本经验的一部分,对西江苗寨景区旅游业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和谐景区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特殊性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重要的构成单元。从社会属性来看,大部分民族传统村寨因其生计方式、民族文化和生活主体具有同质性,其主要靠本社区各种传统习俗与规约进行社会治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村两委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建立到村,民族村寨社会治理同质性结构开始被打破,依靠本社区习俗与规约进行的社会治理逐渐让渡于国家权力主导的基层治理。但民族村寨社区的村两委成员都由本社区成员担任,治理内容一般围绕国家方针政策的范围和框架,治理对象也局限于同质性较高的社区全体村民,因此长久以来,民族村寨的社会治理仍是基于村落熟人社会的国家化治理,其社会治理呈现出简单性和普遍性。

旅游开发后,随着生计方式的改变、社区主体的异质化、利益诉求的分化等因素的出现,民族村寨往往会演化成为一种民族特殊社区。这种因旅游开发而产生的社区特殊性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归纳起来,民族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