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态势
所属图书: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关键词:
农民工乡城迁移及其城市住房问题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民进城及其城市住房问题

这一时期的农民进城分为两个特征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58年,是农民进城的活跃期,农民经由招工进入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统一解决住房问题,农民直接获得市民的各项福利待遇,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第二阶段为1959~1976年,是进城农民的“回流”时期,大部分之前进入城市的农民,在国家干部下放、职工精简的政策指示下退返原籍地。随着户籍制度的建立,严格限制农民进城的迁移体制开始形成。农民进城呈现停滞状态,因而也就构不成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前提。

1949~1958年:农民进城的活跃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是中国全面整顿各项生产社会秩序、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完成了农村土地改革,大大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在实现全面自给的同时,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国家实行振兴城镇经济的计划,工业也获得了明显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从1953年开始,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国家相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达704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28.6%(孙健,2000)。

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形成了农民进城的重要推动力。在农民进城的政策方面,从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国家实行迁移自由政策。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的自由权”;1951年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