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凤岭村历代族人封赠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4卷·村庄类第3卷·华南区域第3卷)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关键词:
凤岭村刘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传统时期的凤岭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社会单元,其运转有内在的机制机理,但是它同时也保持了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维度与外部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机制。本章将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过程、治理方式等角度介绍凤岭村的治理形态及其变迁。

第一节 治理主体

讨论治理的首要问题就是“谁来治理”,传统时期的凤岭村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族文化、较为完善的宗族组织体系的单姓村落,因此其治理主体具有鲜明的宗族特征。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国家与乡村的关系日趋紧密,凤岭村的治理主体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宗族权力主导

(一)父兄头

在凤岭村,刘氏宗族中的领头人被称为“父兄头”,这一称呼带有浓厚的血缘关系意味,表示这位领头人在宗族中的地位,就跟一个家庭中的父亲和兄长的地位是一样的。根据被访谈老人的回忆,在传统时期凤岭村刘氏宗族内没有一个全宗族的父兄头,而是每个房支都有自己的父兄头,其中一个比较有威望、说话比较算数的人被尊称为大父兄头,但是他没有领导和管理其他父兄头的权力,只是说话威望更高,能够组织父兄头共同议事。

根据村中老人回忆,在1949年以前,凤岭村内的父兄头有维新居的刘鸿馨、下虎形的刘振怀、刘万清老人的阿公等,每个祖堂内都有一个负责管理本房支事情的父兄头。担任父兄头是族人默认的结果,并没有正式的选定程序和方式,因为在族谱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族内的某人被推选为父兄头,而是主要记录族人积极主持族内公共事务的事迹,可见父兄头这一称谓本身在族人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称谓在宗族共同事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传统时期,担任父兄头的人一般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够识文断字、说理办事的人;同时,本人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