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游人来妙峰山的目的
所属图书: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关键词:
北京民间花会及妙峰山庙会恢复的过程——以GY市家庭寄养模式研究为例

让我们探讨妙峰山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主体的民间文化活动是怎样恢复起来的。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国家政权的所在地和政治文化的中心,相对于其他地方,此处在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更具有正统性。几十年的建设,使北京成为中国科学文化素质最高的地方。相对来讲,在此处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活动,号召力似乎小了一些。但妙峰山作为传统上北京地区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在一些民众的热心倡议和政府的支持下,又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表现开始参与北京民众的社会生活——虽然其恢复姗姗来迟,一波三折。

中国各地民间文化(主要指富有地方特色的信仰文化)的复兴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它最初始自东南沿海一带,参见王铭铭:《社区的历程》“导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后来慢慢地向全国各地蔓延,而妙峰山活动的恢复却大大晚于这一全国性的进程。我们不能把这一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尤其应该提及的是,1949年以后,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很多外地人口进入北京,他们大多为国家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这就造成在人口比例上,1949年以后进入北京的各类人员要超过原居民。这样一种社会局面,使北京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不复存在,社会普遍缺乏恢复这一传统的热情和动力。

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主体的妙峰山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步步展开的。它的缘起是1983年一次单纯的民间文艺活动,无人料及这最终导致了妙峰山民间文化的恢复。那一年,现今被称为“京城花会老英雄”的隋少甫先生,试着向其居住地崇文区有关部门申请,想在春节前后以民众自娱自乐的方式举办一次花会表演,活跃春节期间的群众生活。本来他们没抱多大希望,但不曾想申请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