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各项环境损失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所属图书: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5)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关键词:
创新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动态补偿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划定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度成为热词,不能以环境代价推动经济增长,只有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作为资源依赖型地区,亟须由“先破坏、后补偿”的补偿方式转向“边开采、边补偿”的补偿方式。

山西省煤炭业生态补偿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45亿吨,净调出100亿吨以上,2014年山西省生产原煤9.6亿吨,超过内蒙古,重夺第一产煤大省地位。煤炭业已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然而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废弃矿山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新建和在建矿山引发的生态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山西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突出表现在煤炭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几个方面。

煤炭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高昂的代价,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4年发布的《2012煤炭真实报告》的数据可知,1吨煤的生态代价高达260元,分配在煤炭生产生产环节占比最多的损失来自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破坏、废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等。、运输、消费三个环节中,分别是66元、28元和166元。然而,当前为每吨煤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而“买单”的价格却只有50元,远远低于煤炭开发的生态代价。现行煤炭资源生态补偿的手段主要集中在生产末端的税费征收,以资金补偿为主,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其中,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标准为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