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家庭收入决定因素的横截面分析(2002年和2007年)
所属图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关键词: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村特征关系研究

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收入问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章将从村级特征的角度,研究农民收入的影响。这里“村”是指行政村,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虽然村是一级非正规的政府机构,村干部是兼职管理的农民。仍以村为研究单位,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有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同一县甚至是同一乡镇内,行政村之间在经济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无锡保定”调查课题组,1999)。而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在文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方面有更多的共同点,这些特征对家庭的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些特征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有利于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政策。

第二,虽然行政村没有公共财政职能,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仍在村级组织的掌控之中或以村为单位进行分配。有些村组织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斡旋(如从村外招商引资)为村民提供获得收入的机会(佐藤·宏,2008)。以上海为例,2005年郊区村级经济经营总收入达到223.78亿元,经营净收益总额达到15.2亿元,平均村经营净收益为80.5万元。50%的村级组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基本满足村域日常开支(刘文敏,2007)。此外,从2001年开始农村扶贫已经从县级瞄准变为村级瞄准,即基本的扶贫投资单位从贫困县变为贫困村(汪三贵,2007),这意味着同一特征的农户在不同村的收入可能会存在显著差别。

第三,农村具有“熟人社会”的特征。在每个村内,农户间的信息沟通非常迅速,可以通过小区域内的信息交换形成网络。村级的一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