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金融减贫

2019~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趋同的影响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为例

本报告综合信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趋同的影响机理,进而测度2011~2018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建立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其促进区域趋同的影响路径和空间作用特征,同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提升长江流域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作者:蒋媛媛 张秋航 出版时间:2022-04-01

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研究简介

本文总结了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持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迫切需要农村金融反贫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全方位创新。农村金融是农户获得金融信贷的重要渠道,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在回顾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内涵、发展历程和创新发展趋势...

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研究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反贫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主要聚焦传统银行信贷和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多维减贫影响,但对不断创新适合乡村产业发展及相对贫困治理的金融反贫困制度、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模式的研究仍较薄弱。其次,本文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团体贷款理论等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进行了总结。...

农村金融创新融资增信及其反贫困机制

本文首先借鉴互惠性偏好理论模型,揭示合约不完全性基础上的银行、农民合作社、贫困农户三者之间的信贷合作博弈,提出创新传统小额信贷融资模式等提高商业银行和农民合作社互惠效用的方式。其次,本文讨论了在农民合作社内嵌产业链、供应链,在村社共同体进行融资增信的机制和政府部门、第三方增信机构等外部融资增信机制。最后,本文指出农村金融反贫困的核心在于对相对贫困及多维贫困的治理,并重点...

农村金融反贫困历程与创新发展现状

本文首先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将农村金融反贫困历程分为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农村金融反贫困体系和以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为主的农村金融反贫困体系两个主要阶段,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农村金融反贫困发展演进历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其次,本文根据农村金融反贫困信贷供需状况揭示了农村金融反贫困方式的改进在区域层面和扶贫效率层面的差异,从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等维度探讨了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制约因...

农村金融利益联结增信的减贫效应

本文探讨农村金融利益联结对农户多维减贫的影响。本文构建农社利益联结对农户多维减贫的影响模型,采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 2015)和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依托其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联结交易信用,提高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信贷可得性,农业产业链融资信用增级也促使农户信用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户信贷可得性。贫困农户依托产业链融资可以...

农村金融利益联结主体异质性减贫效应比较

农民合作社领办主体的异质性导致其利益联结带来的融资创新的减贫机制和减贫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A-F双界线分析法和PSM-DID模型实证评估和比较了不同类型主体带来的金融减贫效应。研究发现,获得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农户往往具有较高的减贫效应,以农业企业、村干部、种养大户为领办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对纯农型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企业领办型农...

农村金融链式融资模式创新的减贫效应

本文对链式融资的减贫效应和不同主体在供应链、产业链环节联结中模式创新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2011年国定贫困线对农户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别中采用产业扶贫参与链式融资的农户比例,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倍差匹配法分析了基期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使用链式融资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带来的减贫效应总体较好,“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龙头企业→农户”和“...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多维减贫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本文首先比较和分析了农户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对绝对贫困户和临界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均可以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状况,相较而言,互联网金融使用深度的多维减贫效应更加明显。此外,本文还从区域差异和家庭负债维度探讨了其异质性影响。互联网金融使用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中部凹陷”特征;在有负债的农户中互联网金融使用对能力贫困户和物质贫困户...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

本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的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变动的结构性差异。首先,随相对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非线性特征。其次,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最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区间位于108.12~160.00。最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和相对贫困线标准的...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