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族群交往     检索到  5728  条相关信息

这一研究课题所树立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对中国一个特殊地区“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那些从邻近汉族农村向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九个盟之一的赤峰市(前昭乌达盟)的农村地区(传统的本地居民是蒙古族)迁移的移民,因此在后文中也会经常被称为“赤峰调查”。这种类型的移民为国内移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个案。首先,其主体是“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其...

作者:马戎 出版时间:2015-12-01

扬美古镇一带地区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此一地区的世居民族,主要有壮族和汉族,另有部分瑶、苗、仫佬、侗、毛南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作为一块汉族“飞地”,扬美古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之其族群内部各姓人家的“来源”比较多样,当地的族群关系相对复杂。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06-01

扬美古镇是当地有名的“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扬美人亦由此认为他们镇上(村里)的婚配形式“比较科学”,而他们的亲属关系看起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亲密”。或许是因此之故,世代生活在“族群孤岛”里的扬美人,都尽可能保持汉族人传统的婚配形式和亲属关系。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06-01

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仍摆脱不了历史上种族隔离制度所造成的结构性影响,尽管不同的种族和族群之间依然存在着地域、语言、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边界与差异,但大多数南非人仍希望建构一个不同种族与族群融合共生的统一国家。新南非的变革之路漫漫且充满不确定性,种族与族群关系仍是当前南非社会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作者:徐薇 麦晓晴 出版时间:2020-01-01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06-01

在西方的族群关系研究中,“族群分层与流动”是一个传统的核心专题。中国学者开展国内族群问题研究时,也开始借鉴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路径依赖”,必须看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族群问题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语言和宗教差异。本文提出“族群文化区隔”这一概念,并根据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口比例这一指标提出多种实用性语言组合的“生活语...

作者:马戎 出版时间:2015-09-01

黄河南蒙古在13世纪以来的族群历史中,逐渐吸收植根于青藏高原发展而来的藏文化因素,发生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涵化,从而使其族群性也发生演变。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视野对黄河南蒙古人族群性的演变过程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认为罗卜藏丹津事件是包括黄河南蒙古在内的青海蒙古发生全面深入“藏化”的重要转折点。如果说此前青海蒙古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还能维持其族群特征,那么在此之后清政府推...

作者:萨仁娜 SaRenna 出版时间:2018-03-01

在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影响深远。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彻底符号化与商品化。“旅游者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支配着特殊旅游场域的建构,改变了族群文化的存续原则,割裂了民族演员的族群认同,生产着有别于原生态文化的各种“奇风异俗”,造成了族群文化的移植。民族演员面临着对自身不断重新界定并形成新的...

作者:孙九霞 出版时间:2013-08-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