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调查导论

  • 作者:马戎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 报告页数:18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5665字 所属丛书: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 所属图书: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调查
  • 浏览人数:325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这一研究课题所树立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对中国一个特殊地区“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那些从邻近汉族农村向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九个盟之一的赤峰市(前昭乌达盟)的农村地区(传统的本地居民是蒙古族)迁移的移民,因此在后文中也会经常被称为“赤峰调查”。这种类型的移民为国内移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个案。首先,其主体是“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其次,这种类型的迁移活动发生在中央政府的政策限制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调控(选择)之下;最后,其主要涉及的是多数族群的成员向少数族群地区的迁移。根据中国政府目前的政治纲领和政策,这种迁移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派遣多数族群成员去统治当地少数族群,而是为了在“族群平等”的条件下实现族群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自然整合。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特别在“族群政策”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这种移民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有可能为人口学家提供一个特殊而有趣的个案。同时,在文化模式和社会网络方面,这种类型移民的许多特点以及在族群整合中的意义,与其他国家的相应方面有类似之处。因而,以这种类型移民为对象的研究工作,给中国自身社会和人口变迁有可能提出某些带有启发性的观点,同时对于国际学术界有关移民和族群整合的文献积累也能有所贡献。

作者简介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