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劳动力素质     检索到  22387  条相关信息

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来谈劳动力合理流通比较多,这是必要的。但是劳动力流通也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某些新的要求。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来看,今后劳动就业的要求来看,提高劳动力素质问题,需要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

作者:刘鉴农 出版时间:1987-12-01

近几年广西受中等专业和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以及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专门人才的较大增加,是广西在经济体制改 革中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表现之一。

作者:肖永孜 出版时间:1987-12-01

农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本报告建立农民现代化素质发展评价体系,采用赋值得分法,对样本农民现代化素质发展进行评分。赋值得分结果表明:江苏农民现代化素质均值为50.63分,其中文明素养、科学素养、民主意识、两性平权和社会责任是发展水平最高的五个方面,应急能力、经营能力、文化生活、环保素养和风险意识是最薄弱的五个方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村庄人均收入...

作者:朱娅 刘晨 出版时间:2023-05-01

本文主要介绍了拉萨市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概况,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拉萨市区人口为三万人。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人口下降和生产落后的趋势逐渐被扭转。随着全民公费医疗制度和妇幼保健事业的实行,死亡率不断下降,生育率不断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西藏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素...

作者:格勒 朱春生 雷桂龙 出版时间:2008-11-01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是山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这里虽说地广人稀,但真正的优势并不是粮食种植业,而是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林牧业本身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很有限,大量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场所是依据农林牧矿等各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加工业。这就需要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这种经济格局,劳动力要进行大幅度的职业转移。然而,目前最突出的...

作者:李澍卿 出版时间:1987-12-01

本研究基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稿)制定了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南和四川六省(市)为样本,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委托政府统计部门,对12015位公民进行了调查测试。通过对调查测试结果分析,建立了一套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评方法,研究验证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稿)的科学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此研究...

本部分内容是介绍甘肃平凉城镇劳动力就业。文章首先介绍了城镇劳动力就业所有制结构,城镇劳动力就业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有:公有制经济在城镇劳动力就业上依然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比重在“十五”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劳动力就业所有制结构比较;非公有制经济就业结构分析;城镇劳动力就业所有制结构的行业分布。城镇劳动力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将面临的问题有:就业...

作者:马海英 出版时间:2008-09-01

文章首先分析了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其次,对中国劳动者素质进行聚类判别。最后文章介绍了中国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

作者:李群 出版时间:2012-09-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