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理性回归     检索到  92  条相关信息

该书是作者研究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一部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年10月至2000年7月的104篇文章,内容涉及党的建设、领导艺术、政法、农业、工业、商业、畜牧、教育、科学技术、税务、纪检、人口、县志编撰、人大工作、政协工作等极其广泛的领域,既生动反映了凉山彝族地区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作者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生活历程和心路历...

作者:阿什老轨 出版时间:2001-04-01

贵州既是一个经济洼地,又是一个生态脆弱区,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就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发展的底线,就是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即加速发展,简言之“赶”;二是生态的底线,就是要保住绿水青山,即加快转型,简言之“转”。本书以坚持“两条底线”——“赶”与“转”的辨析为根本锁定,选取了“两大战略”带动后发赶超、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扶贫攻坚领跑民生工程、“多...

作者:徐静 出版时间:2014-12-01

公务人员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重要资源,不断优化公职制度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推行了涵盖职程制度、招聘制度、评核制度、晋升制度、委任制度、问责制度、薪酬制度、退休制度、培训制度、福利制度、流动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公务人员制度的改革。本书对各项公务人员制度改革的基本背景、内在动因、运作困境、完善路向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并在结论中指出...

作者:鄞益奋 出版时间:2019-05-01

有文明史以来,人类对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走过了一个螺旋式的“圆圈”过程。古代先民们用生活同自然与社会现象“合一”的观念解释社会。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到了近代,在西方诞生了社会科学,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具有了科学理性形态,而西方社会科学建立的是工具理性,形成了现象与本质二分的社会研究范式,把生活排除在本质、永恒事物之外,从而造成了生活和社会的隔裂,...

作者:王雅林 出版时间:2017-03-01

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明确的界说,即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这里没有采用“基础教育”用语而采用“基本教育”用语,是由于:第一,“基本教育”的外延有一定的弹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外延可以扩大;第二,比之“基础教育”,“基本教育”还有教育质量的含义,包含着对于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目标的追求。政策本身成为理性思考的对象,标志着实践领域反思意识的提升。政策是...

作者:张秀兰 出版时间:2008-12-01

本书采用客观理性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普通藏族成年人的心理特质做系统分析,以揭示在藏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组织形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过心理学层面的探索揭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本质要素,论述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状态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王庆 出版时间:2017-08-01

在乡村过疏化和人际关系半原子化的现实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呈现“传统-现代”的二元断裂倾向,这种变迁对身处其中的生活主体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乡村人口单向度流动的背景下,乡村已经成为农村老人的舞台,只不过他们是这个舞台上的寂寞舞者。虽然他们固守乡村、依附土地,失去了依靠自身改变个体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运用生活理性原则建构自己生存的体系和...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04-01

本书包含田野调查、理论剖析和散文式的记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田埂上,触摸到苍凉,也感受到愿望。在农村现代化浪漫想象的面纱之后,返乡创业群体经历了回归乡村的丝丝洗礼,再一次感悟“乡土中国”的忧郁和真实感,面朝“市场中国”的鲜活与现代性。

作者:姜姝 出版时间:2021-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