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众文化生活     检索到  90  条相关信息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经历一场从“社会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公众逐渐成长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我国近年来在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公众参与实践,从理论、制度和实践情况来看仍存在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治理公众参与权所存在的问题,因而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在对现有公众参与权的研究成果及漏洞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下...

作者:杨新元 出版时间:2021-11-01

公众村、章麦村、巴吉村地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属藏东农林贫困地区。本书在研究西藏农林地区贫困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公众村、章麦村、巴吉村主要的贫困问题成因、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和成效,以及扶贫措施的异同,分析现阶段扶贫开发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调研发现,产业扶贫是西藏农林地区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要坚持资源优势与扶贫产业相结合、外在供血...

作者:安山 张鹏 刘思鸣 出版时间:2020-10-01

在“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指导下,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以无与伦比的辉煌书写了奥运会新篇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北京市政府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在“奥运精神”的推动下,首都服务型政府步入初级阶段,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衡化。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确立,财政支出体现了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91.3%。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

作者:张耘 施昌奎 庞世辉 杨松 出版时间:2009-01-01

当前我国公众在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我国生态意识培养的很多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教育机制不够完备。加强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刻不容缓,而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意识培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把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培育两者沟通起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转化机制,全面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加强广大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这...

作者:李世书 出版时间:2021-04-01

本书在大量收集和整理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同仁村的村容村貌、基础建设、宗教文化,以及各项制度建设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并对同仁村发展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深度解读,对当代中国黑龙江流域农村状况进行了探查和思考,并进一步探讨了当今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农民的生活状态,研究了其物质和心理双重需求。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过度关注农民经济生活的时候,不要...

作者:宋靖 宋涛 出版时间:2014-04-01

本书以扎囊县扎其乡德吉新村为调研对象,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该报告的内容包括德吉新村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主要对德吉新村所在县乡概况与基本村情、基层组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族与宗教、社会事业进行了介绍。作者注重以一手资料为依据,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肯定了这一扶贫开发项目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相关问题,如搬迁群众缺乏致...

作者:郑洲 出版时间:2010-12-01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整体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过程,不仅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包括政治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党的建设、根本制度、协商民主、基层民主、行政改革、政府责任、政治监督、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十个重要政治领域的改革为例,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党的建设、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变化与进...

作者:俞可平 出版时间:2018-05-01

21世纪是社会部门的世纪。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能否迅速兴起,将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实现。本书首先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的系统框架,并对各类评估制度的形成,政府、媒体、公众、民间评估机构在其中的角色,评估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邓国胜 出版时间:2001-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