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鱼鳞册     检索到  1824  条相关信息

清代至民国鱼鳞南北各地均有遗存,研究者对其开展地权研究,并和民国时期的地权状况作比较,推论出地域经济社会的长期特征,如“太湖模式”“关中模式”等。新的研究表明,“太湖模式”运用鱼鳞开展研究时,在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数据统计等方面值得商榷。“太湖模式”所用苏州鱼鳞册业佃分写的形式难以断定是田底田面权的分离。从土地占有状况来看,清代前期苏州存在大地主应是事实...

作者:胡英泽 出版时间:2012-11-01

本文是对“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学术研讨会”的综述。会议论题集中,与会学者就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地权分配、租佃关系、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展示了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若干新的理念和观点。

作者:张艳 出版时间:2012-11-01

中古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国和丝路沿线各国均展开密切的交流,很多异域物品经商人、使者等之手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来自西亚即波斯一带的物品。本文以波斯锦与锁子甲为例,指出这两样物品均产自西亚波斯一带,随着中西交通的开展,它们也通过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域、河西走廊(敦煌)等,进而传播并影响到内地,说明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活跃对西方文明传播的推动作用。

作者:韩香 出版时间:2019-07-01

共同的经济是维系宗族共同体繁衍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宗族共同体所处的经济形态与实态至关重要。传统时期,玉华叶氏宗族的产权基本分为宗族共同产权与家庭私有产权两种类型,并围绕这两种产权类型形成了宗族特有的经营、分配、消费与继承形态。

作者:出版时间:2017-11-01
关键词:

本文在深入发掘屯溪档案的基础上,以皖南徽州为例,对永佃制下土地买卖演变的全过程:从“收苗管业”的土地买卖到“收租管业”的租权买卖;从依存于土地的租权买卖到剥离土地的地租买卖;从以田地丘块为单元的地租整卖到分拆零卖,最后达致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进行认真考察,阐释其性质和影响,认为变化的实质是地权的债权化。地权蜕变为放本取息的债权,增强了土地的日常性金融调...

作者:刘克祥 出版时间:2012-11-01

传统时期,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可见治理是村落秩序与稳定的基本保障,究竟谁来治理村落,治理什么,用何来治理,如何治理,又与国家治理关系何如,是本章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出版时间:2018-04-01
关键词: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视角对当前推进农地确权颁证的历史意义展开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在梳理1949年至今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历程基础上,分析当前农地制度面临的基本问题,确权颁证工作展开的背景、逻辑以及预期实现的目标。第三部分是确权颁证的地方典型实践,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不同区域在推进确权颁证中的...

作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出版时间:2018-12-01

数百年来,万尾村的京族人积累了许多生产、生活知识,有效地促进了万尾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捕捞是万尾京族人的主要谋生方式,因此掌握海洋气候变化的规律至关重要。久而久之,万尾京族人形成了一套丰富的天文、水文等地方性知识。

作者:郝国强 蒙秋月 黄静 出版时间:2018-06-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