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话语论述     检索到  10007  条相关信息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从社会工作学者和相关政府官员的著作中归纳出“专业化”和“去专业化”两种观点,然后将双方的观点放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情境下进行批判性分析。研究发现,“专业化”的话语论述认为市场经济改革是“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去专业化”的话语论述认为“专业社会工作...

作者:雷杰 出版时间:2014-07-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源头活水,必须真正读懂悟透这部大书,自觉参与这一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的理论研究解读中国实践,才有可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纵观人类学术发展史,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都伴随着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和系统研究。“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只有关注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时代紧...

作者:孙晗霖 出版时间:2023-11-01

本文从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话语转型角度分析了中国改革进程的演进逻辑。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话语转型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关于中国制度转型的“话语转型—体制调整—经济增长”的新解释框架,并利用谷歌图书语料库的书籍语言数据及其他宏观数据进行了两阶段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宏观测试结果表明,话语阶层化指数的提高有助于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机制分析...

作者:柳建坤 出版时间:2019-11-01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四个方面,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个背景下讨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昌儒 董强 出版时间:2018-05-01

本文梳理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讲话》并不是特殊时代的特殊文本,而是历史生成的文本,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讲话》亦是文艺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必然产物,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讲话》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其不仅改变了解放区的文艺发展方向,更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

作者:田韶峻 出版时间:2020-09-01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理论话语体系上存在对域外女性主义话语的明显依赖,这既是其自身知识生产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知识生产话语权的一种折射。本研究认为,女性文学研究要走出失语状态,关键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重新认识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传统乃至本土妇女运动经验,“以中国为方法”重构自己在知识生产中的主体位置,才能争取到话语领导权。

作者:董丽敏 董丽敏 出版时间:2018-04-01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中村A为个案,通过考察村民在拆迁过程中与政府的话语互动,探讨其从抵制拆迁到与政府共谋的立场转变过程及原因。文章认为,国家将城中村拆迁政策的合法性建立在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之上,形成一套难以反驳的强势话语。基层政府在使用这一套话语的同时,也采用多重话语策略推动拆迁计划。村民最初试图以基于故土情结和生计忧虑的“家园”话语抵制拆迁,而后...

作者:刘怡然 出版时间:2017-07-01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中村A的拆迁为案例,通过考察村民在拆迁过程中与政府的话语互动,探讨其从抵制拆迁到与政府共谋的立场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本文认为,国家将城中村拆迁政策的合法性建立在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之上,形成一套难以反驳的强势话语体系。基层政府在使用这一套话语体系的同时,也采用多重话语策略推动拆迁计划。村民最初试图以基于故土情结和生计忧虑的“家园”话...

作者:刘怡然 出版时间:2017-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