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乐府     检索到  33  条相关信息

代表着唐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唐代乐府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许多乐府曲调来自周边民族,特别是西北地区。诗人、艺人、边将、使者、皇帝共同促成了这一繁盛局面的形成,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在这一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煜 出版时间:2016-12-01

考索历代研究成果,对宋诗是否入乐问题的认识,大致有四种观点:诗乐亡而词乐兴;宋诗不入弦歌;诗到宋代渐不可歌;诗词同时入乐,相长相成。第一种观点是伴随着“乐府”研究而产生的。自明以降,影响深巨。罗根泽《乐府文学史·结论》部分表述得最为明确。第二种观点集中反映在明谢榛《四溟诗话》和清吴乔《围炉诗话》中。这种观点较第一种表述得更为直截了当,也为人们所普遍...

作者: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词:

本文介绍了中华文化联谊会2012年两岸文化交流的相关重大事件。

作者:中华文化联谊会 出版时间:2013-06-01

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宋词也就作为“一代之文学”,烙印在中国文学史上。当关西大汉,执铁板,唱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当“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们不禁深深为之而动。婉约罢,豪放也罢,词也,真性情,当抒怀。

作者:李敬一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词: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普及与提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普及与提高”问题在《讲话》中的重要价值。这一问题的实质为“大众化”问题,其构想是让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改造成工农兵, 而工农兵在“普及”中不断“提高”, 继而又创造出了属于工农兵大众自己的文化,实现文艺大众化。毛泽东同志将“普及与提高”形象化地序数为“豆芽菜与大树”,...

作者:田韶峻 出版时间:2020-09-01

在鼎盛繁荣的青铜时代,中国所生产的青铜制品绝大部分属于礼乐器。秦汉以降,随着商周礼乐制度的崩溃,青铜艺术经历了最后的辉煌,这时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经完全转到日常生活用器的制作上来,原来的礼乐兵器也转化为日常生活使用器具,出现了诸如汉彩绘雁鱼铜灯、汉长信宫灯等我国工艺史上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这些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式样和鲜明的技术凸显了秦汉这一特殊时期青铜日常生活用...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10-01

朝鲜文人崔溥于明弘治年间漂流至浙江台州,返国后撰《漂海录》。在书中崔溥表现出某些轻视诗词创作的观念,而事实上,崔氏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基础,对于当时明朝与朝鲜使节往来之诗词唱和亦非常熟悉,其本人也能创作汉诗。通过多维透视这种观念与文学实践的矛盾性,可以探究中国文学的传播、影响以及朝鲜文人复杂的文化心理,从而展现以中国文学为参照系、根据具体场域来考察研究域外...

作者:樊葵 出版时间:2020-10-01

宋代有词传世的作者共1493人,大约有一半的词人生平事迹历来都不清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词人连大致的生活年代都未能确定。词人生平事迹不清,势必影响到对其词史地位的界定,也影响到对词史进程的全面把握和了解。全面系统考证两宋词人的生平事迹,切实弄清每位词人生平和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对研究词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