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嵌入-融入”度     检索到  40876  条相关信息
所属图书: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版时间:2017-07-01

从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嵌入性模型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人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嵌入性不是单一的嵌入性,而是多重的嵌入性,包括社会嵌入性(关系嵌入性、网络嵌入性)、文化嵌入性、制度嵌入性等。尽管关系嵌入性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对经济行动的嵌入性的研究已经从关系嵌入性拓展到制度嵌入性。

作者:王宁 出版时间:2014-11-01

本文在西方空间社会学核心概念“空间生产”及其社会批判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提炼出以“嵌入态”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作为农民工第二大职业群体,建筑业农民工漂浮型“嵌入态”的生存特征,在所有农民工群体中最为典型。漂浮型“嵌入态”生存,主要包括城市“漂浮”性、工作“漂浮”性和居住“漂浮”性。同时,生活空间的“漂浮”性,尤其是居住空间的...

作者:王铁 曹莹 出版时间:2017-07-01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共识,但在农村社区语境下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内生性嵌入、业缘性嵌入、理念和方法性嵌入是其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实践过程的三种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嵌入、服务与专业发展交叉相伴,社会工作通过嵌入获得发展空间,并通过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

作者:张洋勇 出版时间:2020-03-01

本文首先指出专业化的社会救助已成为推进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社会救助实践的关键,其次分别从理论基础、现实条件以及民族特性三个视角探讨了社会工作体系嵌入西部农村特困儿童救助的必要性。

作者:景淋 出版时间:2020-08-01

本章基于第四章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工作时间、职业声望、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居住状况等要素构建经济融入综合指数,系统分析流动人口的总体经济融入现况,比较各地区流动人口经济融入水平之间的差异,探索影响融入的个体和制度性要素。具体安排如下:先描述数据,考察经济地位综合指数的人群差异、特征差异、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多层模型技术,探讨户籍类型和户籍地等关键变量与因变...

作者:杨菊华 出版时间:2013-11-01

在其实质上,制度嵌入性乃是一种对行动进行制度分析的视角。上一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制度嵌入性所包含的维度进行分析。这些不同的维度构成一个分析框架。它如同一个坐标系,可以让我们对所分析的对象进行定位。

作者:王宁 出版时间:2014-11-01

恩施州作为国家级全域性贫困地区,在党中央、湖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机遇,解决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为恩施州按时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广大干部群众在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斗争中,创造了具有恩施州特色的经验。恩施州用“以村域为单元本村集中”“以乡镇区域为单元跨村集中”...

作者:谭志松 谭瑜 出版时间:2024-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