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陕南移民:直惠深山群众的“佛坪实践”
作者:吴燕峰   发布时间:2015-12-17  编辑:谢心言

走进佛坪,一幢幢清新的徽派建筑在山水间格外亮丽,移民群众安居乐业。自2011年以来,该县抢抓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政策机遇,以大手笔、大气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让移民安置点成为全县城乡间一道靓丽的风景,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同时打造了直惠万民的“佛坪实践”,为迎接高铁时代夯实了民生基础。

敢打“硬仗”:三年间超额完成十年任务

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群众大多依山傍水分散而居,极大地制约了其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加之常年遭受自然灾害的袭扰和贫困恶劣环境的威胁,群众迁安兴业的愿望十分强烈。

借助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该县顺应群众期盼,突破常规、自我加压,在全省唯一提出“十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即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建房,解决“搬得出”问题,用七年时间完善设施和产业配套,解决“稳得住、能致富”问题,并以扎实高效的行动兑现了向群众的庄严承诺。

该县把移民搬迁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与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扶贫、农业产业化等有机结合,科学调研、反复论证,高起点编制了实施移民搬迁3061户12505人的十年规划。同时,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出台修建详规、验收办法、督导审计、分房安置、绩效考核等机制;划定时限、进度等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县级领导联镇、单项奖励、末位处罚、一票否决等制度;并通过领导包抓、部门包联、视察调研、现场办公、一线督导、会议推进及常态化的督查考核等措施强力挺进,县财政还每年列支10万元给予单项奖励,全力加快,争创一流。

据了解,2011-2013年,佛坪县已建成集中安置点24个,实施移民搬迁3119户12575人,超十年规划58户70人,其中集中安置2758户,集中安置率达88.4%。用三年时间,超额完成了十年任务,建房进度居全省前列。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2012年度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惠及民生:帮助近一半农村人口走出深山

“这几年,通过实施陕南移民项目,全县近一半农村人口搬出了深山,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新生活!”佛坪县委书记李芳说。

该县持续自我加压,2014年,建设移民安置点2个,安置建房200套;2015年,搬迁任务260户,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其中集中安置241户。目前,2014年的工程已全部竣工并分房到户,2015年袁家庄镇东岳殿二期、大河坝镇马家沟二期和陈家坝镇三期3个集中安置点已完成主体建设,分散安置部分已迁入新居。在今年“6·29”暴雨洪灾后,该县又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将灾民建房纳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范围,补充下达指标910户,并纳入今明两年计划重点实施。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年来,该县将原居住在滑坡点和河边、沟边、水库边的群众及吊庄户、特困户、土坯房户等全部列入搬迁计划,共实施移民搬迁3579户12885人,超任务518户,其中地灾移民479户、洪灾移民621户、扶贫移民1266户、生态移吴燕峰摄民1213户,使全县43.3%的农村人口和54.9%的农村住户搬出深山。累计完成投资4.022245亿元,建房总面积39.05万平方米,建设集中安置点24个,集中安置3181户,集中安置率达88.9%。据测算,搬迁到位后全县城镇化率将由2010年的41%提升至70%。

“铁桶”督导:打造群众安居的“民心工程”

“我只掏了1万多块,就从深山沟里搬进了这舒适的新房,现在干啥都方便,要是还住在山上,今年下暴雨也要招祸呀!”在岳坝镇栗子坝集中安置点,移民户黄珠秀向记者诉说着“轻装”入住、便捷安全的满意心声。

在今年60年一遇的“6·29”暴雨洪灾中,黄珠秀等移民户的原居住地山体滑坡、道路被毁,而她们因为搬进了移民新居而免遭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全县所有陕南移民安置点也安然无恙,成为1.2万多名移民群众的“安全堡垒”。

“我们全力以赴做好陕南移民建设,为的就是打造让群众放心满意的‘民心工程’!”县长冯永清说。为此,佛坪县克服土地匮乏、资金短缺等困难,高效推进、“铁桶”督导,从严执行政策、控制建房户型和面积、把握工作节奏和程序,紧盯移民建房、配套设施、资金监管、产业培育、小区管理等重点环节。同时,各级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力亲为,全体干部加班加点、一线服务,对地质环境、雨情汛情等实地踏勘、反复评估、科学选址,对困难和矛盾纠纷全力协调,跟踪解决,把陕南移民县级配套资金作为财政必保,“实打实”配套支持建设,确保质量、进度“零阻挠”。同时,加大项目招投标、质量监理、工程验收、资金管理等监管力度,实施财政评审、项目审计、绩效评价等措施严控建设成本和群众负担,还特聘专业人员担任工程监理,对移民群众优先用工,帮助就地务工增收并全程监督新居建设,县镇村民四级联动,合力推进,并努力提升土地利用率,力争让有限的时间、资金和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更快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据佛坪县移民办主任许敏介绍,该县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共规划用地736亩,实际用地600亩,楼房化集中安置点建设成本为1302.5元/平方米,户均面积90.72平方米、建房成本仅为11.82万元,与商品房比较相对低廉,实现了集约用地和财政、移民“双减负”,并经受住了洪灾考验和民心检验,成为群众宜居宜业的“安乐窝”。

精准帮扶: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如何解决好移民群众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让他们搬出深山后住得稳、能致富?针对这一民生焦点,佛坪县借鉴“精准扶贫”的理念,结合西成客专过境、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等机遇,全面部署、分类施策,助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工作中,该县科学统筹、超前规划,把环境最安全、条件最优越的土地划拨给移民搬迁项目,并以集中安置为主,建设的24个集中安置点中有9个在县城和集镇,移民集中安置率近90%,在全力做大做强集镇的同时,也为移民务工创业夯实了基础。

“我在镇上的农业合作社干活,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大河坝镇马家沟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户梅金彦说道。该安置点是全县条件优越的集中安置点之一,位于西汉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大河坝集镇连片建设后,街道增至2000多米、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吸引3家企业投资近千万元,开发林木、矿产、旅游等资源,并发展香菇、魔芋、野鸡、莲藕种植观光和猪苓等特色种养产业,旅馆、饭店、商铺发展到150多家,仅镇上的宏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就吸纳、带动了120多名群众发展袋料香菇产业,实现就业创收。

同时,该县把移民精准帮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长效帮扶,出台了精准化帮扶、产业扶持资金管理等系列制度,以2011—2014年已搬迁的3000多户移民为重点,对其收入结构、劳动力状况、帮扶需求等情况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包抓包联、技术培训、资金奖扶等分类施助,“一对一”地落实增收项目和致富办法。同时,实行户籍自愿迁留、子女就地入学,新农合、新农保、低保等待遇随户口迁移的政策,通过产业培育、扩大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培训、土地流转等多途径,帮助移民户“山下住新房、山上建银行”,增加致富项目、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该县还依托大熊猫、绿色中药、秦岭山水等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全县大景区”的思路,统筹规划、创意开发、联创联建,提升生态旅游品位,培育和建设旅游名镇、旅游示范村、“窗口集镇”等乡村旅游特色,打响“古道明珠、静美佛坪”品牌,拉动三产发展,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的模式,优先吸纳、帮扶移民群众就业创业。2011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旅游创收分别以85.7%和131%的年增速迅猛飙升,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展到220个,一大批省市级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移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岗位和增收平台。目前,全县累计培训移民达4855名,已有2711名移民到各类园区就业务工,怀揣“本领”走上了致富路。我们坚信,已惠及万民的陕南移民“佛坪实践”,将助推更多山区百姓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内容时间:2015-12-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