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脱贫大攻坚】“火炉老师”坚守深山34年 甘做山里娃的引路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05  编辑:霍刘锦

绵延的群山深处,有两个年近花甲的老师,坚守30多年点亮山里娃的希望。去年12月4日,新华社客户端以一组图片报道了他们甘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引路人”的事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记者慕名前往利川市团堡镇太坪龙村的教学点,探访其中一位被誉为“火炉老师”的周文田和他的学生们。

太坪龙村海拔近1600米,村里的教学点是当地孩子们求学的殿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教学点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目前,教学点上只有12名学生,56岁两鬓斑白的周文田,就像大山的红烛,照亮孩子们稚嫩的脸庞。

下午3时许,刚走进教学点的小院子,就听见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稚嫩的声音不太一致,但每个孩子都大声念着。56岁的周文田在黑板上写着板书,边写边回头给孩子们讲解,讲台的一角,火炉里的烧得很旺,教室里暖意融融。

7岁的男孩涂登卫在最后一排坐着,手里拿着铅笔认真在本子上写字,鼻涕流出一长条,他就狠狠吸一口,一旁的同学们都笑出声来。字迹虽然有些歪歪斜斜,但每一笔都很工整,涂登卫有些害羞说,自己家在10多公里外的山里,每天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的时光最开心,所以要仔细写字。

“天雨路泥泞,天干没水吃。冬天雪花飘,寒风冷死人。”这是对这一带的真实写照。气候恶劣,山高路险,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在此任教。今年56岁的周文田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成为这个教学点坚定的守望者。

下午3点15分到了,周文田喊了声放学,嘱咐孩子们回家路上结伴走,多小心。他还不放心,跟在几个孩子后面走了很久,直到看到他们走远才转身。“这几个娃娃住的远,走回去要2个多小时,我多看一眼就放心一些。”

说起自己的老师生涯,周文田腼腆起来。“我是1984年开始走上讲台的,2003年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现在这个教学点开设二年级,这些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有的孩子的上学要走十几公里山路。34年来,虽然换个几个岗位,但他一直坚持在这一带的农村教学点上,一来自己就是本地人呢,二来本乡本土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他舍不得,想多给孩子们上点课。

周文田并不是本村的人,他家住高岩村6组,距学校有约有20公里。由于路途远,往返要骑摩托车跑上一个多小时。每天早上他总是匆匆吃点洋芋饭就往教学点赶,中午就在学校里煮碗面条,一直到下午3点多放学送完孩子们,再骑车回家做晚饭,遇到冬天下雪路上结冰,他都住在学校里。

冬天来了,高山上经常白雪皑皑,异常寒冷,北风呼啸着冲进教室,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孩子们冷得直跺脚,都长起了冻疮。周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办法孩子们暖和一点。“那些年一到冬天,我上完课,就会拿起柴刀到山上砍柴,把教室里炉子明天的柴火准备多点,让孩子都能烤上火、喝上开水。”回忆起,刚在教室里生火取暖的日子周老师如是说。大山深处的“火炉教室”,让冬天不再寒冷。

周老师不仅用炉火温暖孩子们的身体,还用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前些年,朝南村教学点有一个叫姚曜斌的孩子,只有7岁,他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为弱智。这个孩子刚开始来学校时,性格怪异孤僻,根本不与其他孩子玩耍,经常一个人发呆。他观察到情况后,给他更多的关心,鼓励他好好学习,多与同伴交流、玩耍。经过周老师耐心开导,这个孩子终于露出了笑脸。

不久前的雨雪天气,山里道路结冰,有天早上周老师来上课时不小心摔倒了,头部重重磕在路边的石头上,虽然一阵眩晕,但他没有休息,只是给这里小学的校长打了个电话说,可能要迟到一会,然后坚持走到了教室上课。那天放学,周老师伤势还未恢复,但依然嘱咐每个学生路上小心,还不忘给几个远路的小孩在鞋子用布条或者稻草上绑上防滑的“脚码子”。

近年来,市委政府、教育局加大对山区教学点的关注度,全力保障教学点的硬件建设和教学设备设施投入,补足教学点公用经费支出,市教育局出台《利川市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方案》,对在学习、生活、品行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教育和帮扶,让他们学有所获,困有所帮。

“精准扶贫”政策也为居住在偏远村落的孩子上学排除了重重困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各界多方伸出援助之手,2018年,获得各类捐赠287.4万元,“爱心衣橱”为23个教学点的1332名学生送去了价值95万余元的冲锋衣、围巾、体育用品和其他学习用品,让孩子们的这个冬天更加温暖。

内容时间:2020-01-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