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冷资产”变“热财富”——盐山县利用荒废地发展苗木产业调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03  编辑:霍刘锦

      干净整洁的院落、生机盎然的苗木、绿树成荫的街道、宽阔平坦的广场……仲夏时节,走进盐山县圣佛镇沙窝村,新栽种的观赏苗木绿意盎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和美乡村景象一览无遗。

  “我们通过整理土地,盘活村里的废旧宅基、猪舍、坑塘等闲置地发展绿植观赏苗木产业,不仅绿化了乡村环境,还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创效。”盐山县圣佛镇党委书记阎胜坡说。

  闲置“冷资产”影响村容村貌

  “这里原先是我家4间老房子,许久没人住屋顶都塌了。”村里62岁的孙宝亭指着自家旁边的旧宅址说,2个儿子成家后都在城里买了房,家里只剩老两口,老宅就不再翻盖新房了。

  过去的沙窝村,到处残垣断壁、破败不堪。“全村共393户,1302人,常住人口不到一半。”村会计孙云格说,“以前是盖房娶媳妇,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村里只剩下‘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了,老宅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原先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搞养殖,废弃的猪舍、羊圈、坑塘长期闲置,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还存在随时倒塌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盐山县不少农村人走房空,废弃的老房子、低效利用的坑洼地随处可见,“冷资产”变成闲置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影响村容村貌。

  拆旧植绿盘活荒废地

  “按照协议,村里用钩机把老屋子推平后,种上苗木。”孙宝亭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废弃闲散地,都种上了连排成片的树苗。

  孙宝亭说的“协议”,是沙窝村为盘活闲置地,把整治闲散地作为绿化亮化乡村的突破口,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农宅合作社,制定“拆旧植绿”政策,按照土地权属不变、谁拆除谁受益的原则,与村民签订拆除协议。商定农户把老房、路边猪舍羊圈、闲置零散地块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所有权归农户,由合作社统一拆除清理、规划利用、种植绿化苗木,收益按比例分红。

  2017年3月开始,该合作社先期投入近30万元,用2辆大型钩机、6辆农用机械陆续将这些破败不堪的老旧房、圈舍拆掉。

  同时,圣佛镇由政府出资垫资,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在沧州市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统一订购了适合当地栽种、耐盐碱易成活、市场前景较好、收益较高的城市绿化苗木——海棠、紫叶李和金叶榆,提供给村民栽种。

  目前,沙窝村已经拆除55处老房子、72处圈舍,整治出21.6亩废旧土地,覆土后种植2.8万多株绿化观赏苗木,让破乱闲散地变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苗圃。

  在圣佛镇,沙窝村的情况不是个例,西圣佛、艾庄、赵南良等6个村也实行村里统一组织、农户自行管理的方式进行拆旧植绿。清拆过程中,将原有树木全部保留;用清理出的砖头瓦块铺设甬路、游园小路,合理利用;对清理的土地及时进行翻耕覆土、灌溉、种植苗木,彻底改变了村庄零、乱、散、差的局面。

  一拆一种,全镇共新增绿地面积近60亩,实现“村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美景。

  生态修复发展绿化产业

  “这树苗不仅美化了环境,自己还能获得一份收益!”3年前,西圣佛村民刘德宏在自家旧宅址以2元/棵的成本价种了4分地的树苗,今年3月出苗时卖到15元/棵的好价钱,560棵一出圃就收入8400元。

  “按每亩1360棵密度种植,引种成本每棵2元,3年后,每棵售价20-25元计算,每亩可实现收入2.72万元,年收入9000元/亩。”阎胜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苗木种植比大田作物经济效益高。下一步将实行“一村一策”,按照“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花则花”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种植月季、美人蕉等观赏花卉,大力推广在“再利用地上”发展壮大景观苗木这项富民特色产业。

  圣佛镇拆旧复绿、修复生态,盘活闲置地、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变闲置宅基地的使用权为农民的财产性收益,让这里的“冷资产”变成“热财富”,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小庄乡赵庄村临近圣佛镇,驻该村的沧州市政府办扶贫工作队,借鉴圣佛镇的做法,将盘活闲置地发展苗木产业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途径,帮助贫困户赵万里把7分地的空闲宅基改造成小花圃,种上玫瑰和月季。65岁的赵万里高兴地说:“工作队把老宅基给盘活了,来年一出圃,我家日子就更红火了。”

  如今,红海棠、金叶榆、紫叶李……多彩的苗木产业,成了盐山县农民增收林。


内容时间:2019-06-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