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浅议普定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探索脱贫致富小康之路
作者:张永江   发布时间:2016-03-25  编辑:wubo

从基本实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在同步小康的倒计时阶段,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为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和奋斗着。对于西部内陆贫困省区的人民来说,同步小康的愿望更是殷切。贵州,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主战场在农村,而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笔者以所在贵州省普定县为例,就如何突破瓶颈,脱贫致富同步小康进行初探,现略书管见。

 

普定县位于黔中腹地,行政辖区面积1091.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43.6万人,占总人口的91.8%,贫困人口16.39万人,占总人口的34.5%,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65亩。农业是普定的基础产业,然而以人力、蓄力为主,辅之少量的机动力,靠经验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粗放型农业,依旧是普定绝大多数农村农业发展的写照。面对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户土地零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等现状,加之群众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如何提高农村土地产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发展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效农业无疑是不二之道。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指导思想后,普定县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制定了《普定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以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有效路径。由此,普定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步伐提速加快。发展山地农业,普定县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种茶上山、种菜下田、中药连片、花果满园”的思路,重点打造茶、菜、药、果、花“五朵金花”。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14.51万亩,蔬菜面积达16万亩,中药材面积达5.32万亩,经果林面积达6.5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51万亩。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6116元,产业带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同时也指出,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了普定县委、政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信念和信心。

 

一、 普定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条件优越

 

(一)区位优势,交通网发达。东与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县毗邻,南与镇宁县接壤,西与六枝特区相连,北抵毕节市织金县,株六复线、贵昆铁路、长昆铁路穿境而过;距省城贵阳110公里,距安顺14公里;公路东西纵横,南北延伸,高速公路直通县城,安普城市干道建成通车,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如此区位和交通网,方便农业生产资料的输入和农特产品输出。

 

(二)气候适宜,地理条件好。普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核心降雨区之一。辖区内除猴场乡、补郎乡、猫洞乡、鸡场坡乡地型相对破碎外,其余乡镇均有一定规模的坝区,其中,马官镇的金钟万亩坝区在全省也屈指可数。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相对平坦等,为发展规模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农特产品多,品牌效应突出。相较于东北、江南等平原产粮区,西部省区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产量都很低。如何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得在特和精上做文章,生态、环保和独特便是山区农产品的优势。普定县各乡镇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白岩白旗韭黄、化处朵背贡茶、化处彝王乔皮、马场水磨面、坪上硝洞高脚鸡、补郎脆皮核桃、猴场小红蒜等等。其中,朵贝茶于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4年进入了欧盟产品互认程序;白旗韭黄于2014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朵贝御芽”、“朵贝御峰”、“黔馥红茶”等茶叶在国家级茶事活动中屡获金奖。这些品牌,就是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可挖掘的潜在价值,借助品牌,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适宜本地气候环境的农特产品,进而推向市场,占据市场。

 

(四)物流业发展,助推特色山地高效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各地农特产品的交流广度和深度,弥补了农特产品销售上的短板,特别电子商务,更是拓宽了农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空间。近年来,普定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商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投资的梓涵电商扶贫产业园,主营业务便是农特产品交易,目前,企业电商服务点已经覆盖至村居,自建“当午商城”,借助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已将普定县各类农特产品向全国各地推广销售。普定本身就具备发达的交通网络,已是贵阳、安顺、织金等城市农特产品的重要供给站,可挖掘市场的空间很大。加之的黄桶-幺铺服务型综合物流园区的投建,“立足黔中、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现代物流市场,将为普定农特产品市场迎来又一个春天。普定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前景可观。

 

二、 普定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措施可取

 

(一)加快改革步伐,注入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切入点,以融资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模式,累计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45本,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1笔共4110万元,今年2月普定县被中国农行总行确定为全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九个城市之一。以鸡场坡乡为试点,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测绘单位已经进场,试点工作将全面铺开。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在实践中探索出实物折算地租、部分土地入股、租金定期上调、技术指导、分段流转、项目资金入股六种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实施“5541”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目前已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829人。成立惠铭综合农协,逐渐建立起一个集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中小微企业合作体系。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施“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建立162个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该项工作得到谌贻琴常务副省长批示肯定,作为先行先试经验在全省推广。四是探索推进特色农业保险工作。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普定支公司为承保单位,在全县开展能繁母猪、水稻、森林3类政策性保险。2012年以来,共承保能繁母猪4.56万头、水稻12.61万亩、森林145.05万亩。今年,针对普定特色农业发展实际,我县制定出台《普定县规范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将葡萄、茶叶、商业林纳入地方政策性保险新险种范围,试点探索“投保人交纳+财政补贴”、“投保人交纳+财政补贴+农村土地经营权(含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等特色农业保险模式,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

 

(二)突出科技引领,提升发展效益。一是借智登高。依托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和中国林科院普定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两个国家级研究站,建立生态经济发展试验点,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成功探索出石灰岩山地种植经济林模式、石漠化山地使用柏类容器苗模式、半石山地人工促封恢复植被治理模式等6种发展模式。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二是“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重庆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以及省、市农科院在关键技术攻关、前瞻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种植等示范基地。以“科技进园区、培训进园区”为导向,采取“园区+职校+企业(合作社)”办学模式,将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农业园区整合规划,把园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花卉大棚、珍稀植物园作为县培训中心的教学实训基地,开设果蔬花卉种植、园林绿化、动物疫病防治等9个相关专业。三是组建“三农”讲师团和科技特派员。聘用县农口有关部门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40人,作为普定县“三农”讲师团(普定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平台,集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科技、人事、畜牧、农业、林业等部门、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中挑选面向基层服务的特派员,与农户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共下派科技特派员36名,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场21个,推广新技术14项,引进新品种16个。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以市场促发展”的理念,抓好品种改良更新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朵贝茶在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基础上,2014年进入欧盟产品互认程序;2014年,白旗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梭筛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请;目前,全县农产品有机认证(黔龙茶叶、印象茶叶)达3000亩、无公害认证达2.45万亩。2013年,普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全省37个非经济强县排名第一,并被列入“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强化资源整合,共谋发展之策。一是上下联动。围绕农业园区、8条农业产业经济带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农业生产样板点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意见》、《普定县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普定县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普定县建设经果林优惠政策》、《关于大力实施“5541”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以资金投入、项目覆盖、市场准入、示范带动、土地使用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扶持机制。建立县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办点,县直部门所涉乡镇包保管理的长效机制,举全县之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2014年9月,成立了编制为10人的普定县农业示范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为普定县人民政府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从农业、扶贫、林业、畜牧等单位及园区所在乡镇抽调人员到园区办,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市场开拓等工作。二是部门联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布局、部门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水利、农业、财政等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加强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如,结合开展水源性工程、提灌工程、地下水开发利用“三大会战”和实施《普定县水利扶贫规划》,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三位一体”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基地工程、“三小”工程等水利设施,着力构建农业产业水网;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和生产便道、机耕道改善提升工程,完成5个镇104个行政村104条217.25 公里油路建设,围绕公路沿线产业经济带建设了一批产业路;实施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扶贫项目、中央财政精品水果特色产业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等项目,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等。目前16个园区已完成投资29.85亿元(其中,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25.81亿元)。三是干群联动。在加强示范建设引领的同时,鼓励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优惠、技能培训、市场准入、示范带动、土地使用政策等为一体的扶持机制,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将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成为推动发展的有生力量。

 

三、 普定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效初见

 

(一)亮剑石漠化治理,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石头开花,岩山结果”是普定石漠化治理成效的真实写照。普定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典型县份之一,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4.26%,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5.8%,达39093公顷,喀斯特发育类型齐全、生态系统脆弱、人口密度(400人/平方公里)长期高居全省各县之首。普定县结合实际,坚持“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化发展生态化”的理念,成功探索出石灰岩山地种植经果林等模式,把石漠化治理同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建立资金扶持、项目整合、技能培训、市场准入、示范带动等为一体的产业扶持机制,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内,支持、鼓励、帮助一批有能力“靠山吃山”的企业和农民通过合理流转林地或退耕地的方式,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核心示范点,短期以辣椒、大葱、西红柿等高效农作物种植发展高效农业,长期以梭筛桃、夜郎湖冰脆李、黄金梨、黑樱桃等经果林种植发展特色林业,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辐射带动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切实改变石漠化山区“春种一座山、秋收一小篮,种粮到天边、喝水要看天”的状况。如:城关镇陈家寨村梭筛村组,是修建普定电站时所定的一个移民安置点,位于普定县夜郎湖下游,电站建成时,村里良田沃土被淹没,村民们通过凿石挖坑、填土栽树,在石山上种下桃树。目前该村组已发展桃园5000余亩,年产鲜桃600万斤,总产值达150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是1990年搬迁时的75倍,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产业平台趋于完善。普定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平台和主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水平经营的原则,规划建设了普定县扶贫农业示范园区、安顺市现代高效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普定县思源农业生态园等16个农业园区,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乡镇园区13个,普定县扶贫农业示范园区在2014年度全省213个省级农业园区竞争中被评选为全省十大示范样板园区之一。园区建立县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办点,县直部门及所涉乡镇包保管理的长效机制;整合水利、农业、财政等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16个农业园区目前已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总投资6.16亿元),引进和培育大户、企业84家(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各园区按照“立足特色、轴带展开、点线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持续推进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普定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等模式,逐步形成“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农业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化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态势。有些村民收入除流转土地租金收入外,还有到园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有些村民还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参加分红,从而成为土地流转有收入、工厂上班有收入、合作社入股有分红的“多薪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业兼业化、老龄化、土地粗放经营等突出问题。

 

(四)延伸产业链条,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普定充分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建成朵贝茶叶集团、黔三香、夜郎蜂业、易兴等食品厂,实现一二三产的成功连接,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例如,去年启动建设的夜郎蜂业公司利用园区花卉产业发展养蜂产业,配套发展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蜜刺梨干等产品,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附加值。同时,普定县依托农业园区及“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打造了讲义、号营、沙湾等全国旅游示范点和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山地自行车邀请赛、“菊花节”等活动,加快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的“百花欢乐大世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博览园,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休闲体验一体的秀水新村,更是普定乡村旅游的两张名片;重点推出的朵贝贡茶、白旗韭黄等中国地理标识产品,配套发展的朵贝养生茶枕、金刺梨果饮、彝王荞皮等特色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普定县农旅一体化产业链条和园区加景区的格局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实践证明,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有效的途径。

 

内容时间:2016-03-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