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第一节 彝族长期贫困的历史与现状
彝族长期贫困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彝族是“旄牛徼外”南下的古羌人后裔,其南下至金沙江南北两岸后逐渐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繁衍生息。《彝族简史》编写组、《彝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彝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第10页;李绍明:《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思想战线》1978年第5期。据早期文字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四川安宁河流域一带分布着以“邛都”为首的数十个部落;滇池与滇东北地带分布着以“滇”为首的数十个“劳浸”“靡莫”部落;另有众多“嶲”“昆明”部落,游牧于滇西洱海及其周围的地区。从诸部落分布状况来看,大概今四川安宁河流域、滇池及滇东北地区、云南洱海周围及其以东广大地区,都是彝族先民最早分布的区域。
彝族先民何时进入凉山腹地,无直接史料记载。但可推测,在彝族先民进入安宁河流域时,即已开始进入凉山腹地。据《新唐书·两爨蛮传》、《勒俄特依》及《蛮书》等记载,唐代活跃于凉山一带的勿邓部,“就族属而言与乌蒙山区乌蛮六部相同,统称‘东爨乌蛮’”李绍明:《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思想战线》1978年第5期。。该部分彝族先民则由昭通北上渡江抵达凉山。据曲涅、古候二系谱牒推测,约在唐初时,滇东北彝族逐渐迁入凉山。《彝族简史》编写组、《彝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彝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第11~31页;李绍明:《关于凉山彝族来源问题》,《思想战线》1978年第5期。除此之外,南诏统治时期,武力迫使云南部分彝族先民北迁凉山;明末清初,水西部抗清失败被迫迁入凉山躲避战乱。由此可见,凉山腹地彝族先民多系不同时期分批迁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