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引言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未来10年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显然,这个“两不愁、三保障”的表述意味着我国减贫目标有了多元指向,并与当前国际上多维减贫的发展趋势一致。然而,长期以来,贫困被视为一维概念,仅指经济上的贫困。但即便如此,按照2300元的最新贫困线标准,武陵山片区、六盘山片区等11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人口已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事实上,这些连片特困区不仅收入低下,而且生态脆弱、教育落后、信息闭塞,若考虑贫困的多个维度,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将更加严重。因而,要实现多维减贫的目标,集中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准确识别连片特困区的多维贫困主体、多维贫困广度与深度,进而制定指向明确的反贫困对策,必然要求对连片特困区的多维贫困程度进行测度。遗憾的是,我国无论在多维贫困研究还是多维减贫实践方面都相对落后。多维贫困研究方面,引进和消化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仍是国内学者的主要工作。一部分学者对国外多维贫困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尚卫平等,2005;洪兴建,2005;陈立中,2006,2008;邹薇,2012;刘泽琴,2012;叶初升,2010,2011);另一部分学者则应用或修正国外主要的多维贫困测度指数对中国及特定区域进行了多维贫困的实证分析(王小林,2010;胡鞍钢,2009,2010;李佳路,2010;罗小兰等,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