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救助政策     检索到  39611  条相关信息

目前,在各高校存在着一些辅助性救助政策和措施,成为了国家公共政策及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本部分分别介绍了“绿色通道”政策、心理救助、贫困生自助社团以及其他救助措施。

作者:吴庆 出版时间:2005-10-01

自从汶川地震以后,中国灾害救助政策发生了跃迁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如何评价政策效果带来了新挑战。本书期望在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无论生活质量还是公平感,本书均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灾害救助水平的较大提高所带来的新挑战。这两个框架具有较为广泛的政策应用性,还可应用于更多类型公共政策的评估,对于一般性公共政策...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02-01

本文从广州市社会救助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现状出发,在总结了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和残疾人救助五个主要的社会救助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对社会救助理念、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救助内容及方式、救助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文章最后探讨了广州市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的重构路径,并从法制化、实施支出型救助、自我发展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等角度提出了展望。

作者:田向东 娄春晖 出版时间:2016-08-01

以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政策,存在“负激励”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有能力就业的贫困人口缺乏主动就业的动力,依赖低保救助并始终徘徊在贫困边缘。因此,本文通过对现行主要社会救助政策的梳理,并结合实证调查数据,总结归纳社会救助政策存在的“负激励”风险,据此提出防范社会救助政策“负激励”风险的对策。

作者:慈勤英 出版时间:2021-10-01

为更好地应对贫困风险,防范贫困受助者从阶段性贫困向持久性贫困转变,本文基于新时代中国反贫困的新形势和新背景,从风险社会的视角,反思社会救助政策运作中形成的社会风险和问题,并思考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贫困治理功能,提升救助效率,消解救助依赖风险。

作者:慈勤英 出版时间:2021-10-01

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受到社会关注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次巨灾。这双重因素促使中国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高标准的灾害救助政策,并进而推动了中国灾害救助政策跨越式的变迁。汶川地震灾害救助的标准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灾区群众即便由于灾害造成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也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达到较高的生活水...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02-01

社区生活救助服务于社区生活困难群体和生活弱势群体,属于消耗性社区生计保障,是社区生活困难群体和生活弱势群体的谋生途径。对于长期处于生活困难状态和暂时处于生活困难状态的社区家庭或社区居民而言,社区提供的生活救助是其主要生活来源。因此,社区生活救助是社区生计保障不可或缺的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社区生活救助的特质,其次研究了社区生活救助的发展及其缘由,再次研...

作者:谷中原 出版时间:2019-09-01

构建社会救助政策与再就业激活体系联动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证意义,本文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理念、积极福利理念;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探讨了社会救助群体的就业率及意愿与社会不同阶层所受教育的相关性关系,社会救助机制本身对救助群体就业行为的影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社会救助群体就业行为的激励作用。

作者:王增文 出版时间:2021-05-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