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自然力     检索到  169  条相关信息

本文分析了“5·12”四川地震后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影响;以生态学视角的分析和大量案例,提出了此次灾害后的生态演替为短期、次生演替,生态修复应以自然力为主的观点;并对灾后重建中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作者:蒋高明 郑延海 出版时间:2009-03-01

在动态气候背景下,合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人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区域系统管理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在环境快速变化的高山地区,人类活动的驱动贡献存在广泛争议。利用改进的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i),本文建立了一种以当前生态系统潜在净初级生产力(NPPP)为基准,量化动态气候下人类活动驱动贡献的多维评估方法。一般认为,遥感监测的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A)是...

作者:曾彪 张富广 曹莹 崔成玉 闫可 蒙振华 出版时间:2022-12-01

本文介绍汶川地震中校舍坍塌的状况,认为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破坏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造成农村校舍建筑标准和质量低下,也是校舍大量坍塌的重要原因。据此反思中国校舍安全政策的演变,指出校舍安全的理念不足,政府投入不足、责任主体模糊,对校舍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等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作者:张红伟 出版时间:2009-03-01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生态恢复。首先,介绍了我国的生态系统及其退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接下来,介绍了生态建设的误区。之后,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的做法。最后,介绍了其他有关实践。

作者:蒋高明 出版时间:2006-03-01

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苗族先民长期与自然互动所形成的生态观念和生态智慧。它是苗族先民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对象化结果,这为苗族先民及其后代在与自然发生关系时,起到关键的规范作用。可以说,这种生态观念和生态智慧,已经成为苗族先民及其后代的行动逻辑和共生规范。

作者:包龙源 梅军 出版时间:2019-06-01

一般认为农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3个阶段。下面我们以此为线索考察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演化相伴随的情况。

作者:出版时间:2014-06-01
关键词:

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沙尘暴的治理力度,采取了包括大面积草原围封在内的很多措施,2001~2005年沙尘暴明显减缓,长期草原围封被肯定并大力推广。但是2006年更猛烈的沙尘暴卷土而来,引起人们反思。对于草原围封禁牧带来的社会文化问题,已经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而它对草原环境改善、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又如何呢?本文作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科学难题,而主要是观念问题。...

作者:刘书润 出版时间:2007-03-01

农业社会历来重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套认识、处理灾难的方式,包括信仰、象征和仪式,等等。四川省汶川县巴夺羌寨群众的遇旱求雨仪式,就是一例农业社会典型的生产祭祀活动。多年来,寨子里的人不但没有怀疑过仪式的“灵验”,而且还努力为此寻找“科学”的依据。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能力的增强,“知识”发生了改变,为符合时代,如今人们并...

作者:罗吉华 巴战龙 出版时间:2014-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