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胡适     检索到  71  条相关信息

1924年7月下旬,胡适应满铁邀请,到大连演讲。7月24日到沈阳,25日抵大连。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后,于8月2日离大连经沈阳返京。对胡适的东北之行,当时的《盛京时报》做了详细的报道,有关史料钩沉如下。

作者:出版时间:2013-10-01
关键词:胡适

深切关心中国历史命运的海内外知识分子,百余年来一直围绕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历史学界曾有过一场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中心线索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些人则认为是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前者明显的是反映革命主义的思维;后者则显然关照到历史中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谁都知道,革命不是目的,它...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时间:2005-03-01

中学与西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中学以会通为特征,西学则以分科为旨趣。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内部的传统因素与来自外部的影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形塑了现代的中国学术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知识体系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片面倾向,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估,从传统中挖掘可能的积极因素。

作者:阎凤桥 出版时间:2020-01-01

1937年的淞沪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作战最烈的一次战争,时间长达三个月,日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中方动员兵力约75万人,其后的南京之战实际上是它的尾声。两次战争时间相连,地区相连,可以看作是一次大战役的两个不同阶段。

作者:杨天石 出版时间:2005-03-01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形式”之所以被重视、被提及的原因与背景。延安时期,文艺遭遇了“形式成为问题”的尴尬,西方化的艺术不能贴近普通百姓生活,更不能有效承担宣传抗战、发动大众的使命,使得文艺通俗化的问题成为重点。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文艺家们先是发起了“旧形式利用”的活动,继而推动了解放区关于“民族形式...

作者:田韶峻 出版时间:2020-09-01

社会学介于科学与人文之间,潘光旦的社会学研究倾向于人文方面,集中在“强种优生”这一主流,更侧重社会理想的层面,将科学放在整体的人的科学视野下来理解。这种人文取向的社会学研究,虽然在当时就受到科学取向的较大挤压,但在促进社会学向纵深发展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直接催生了文化自觉的思潮。但潘光旦的人文取向的社会学研究,也存在与专业化的时代背景难以协调、以社会理想代...

作者:王君柏 出版时间:2019-07-01

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一生中不但写出过卓越的理论和文学著作,而且留有秀美的诗篇。他的诗作目前收集到的虽然仅有50首左右,但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在瞿秋白的诗歌中,有一定数量的政治讽刺诗,目前见到的有9题12首。约占其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在诗中,瞿秋白以独到的讽刺艺术,辛辣地嘲讽了新旧军阀、政客、党棍及其御用文人,真实地勾勒了时下社会的原生世态,是现...

作者:出版时间:2013-10-01
关键词:

国学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公众对国学的态度如何?国学在当今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哪里?怎样复兴国学?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沈阳、长沙、哈尔滨、郑州、西安等地对1500位公众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国学的认知和看法。

作者: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 东民 王星 出版时间:2006-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