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区恢复     检索到  13646  条相关信息
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8-09-25
关键字:彝良县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规划 民房恢复重建 基础设施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探讨。首先,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思路。

作者:王倩 出版时间:2009-04-01

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一年后进行的一项灾区居民入户调查为基础,全面描述了震后一年来灾区居民在住房、就业、农业生产、家庭经营、医疗卫生和中小学教育条件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情况,并分析了他们对重建政策的需求、获得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情况,描述了灾区居民的总体社会心态。

作者:赵延东 马缨 何光喜 邓大胜 薛姝 出版时间:2009-12-0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经济直接损失为7717.70亿元,公共服务直接经济损失为236亿元,生态方面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也影响严重。本报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灾情分析之后,整理了震后国家及四川省出台的有关综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住房、产业扶持、就业保障八个方面的政策环...

作者:郑长德 蓝红星 出版时间:2010-08-01

本文基于在汶川地震灾区进行的三次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全面描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三年以来,灾区居民在住房、就业、农村生活、医疗卫生、社会资本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情况,并分析了他们对政府和重建政策的评价与需求。

作者:何光喜 石长慧 张文霞 马缨 赵延东 出版时间:2012-01-01

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一、引言;二、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三、住房建设与集中安置;四、生产建设与产业发展;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六、能力建设与社会保障;七、组织发展与社区关系。

作者:王宏新 何立军 出版时间:2011-01-01

若从民生视角检视,明前期则是异样的“治世”——灾区反复沦为灾区,区域“灾区化”明显。本书所谓“灾区化”,系指天灾频发,政府救灾不力及民生贫困,造成某一地区在较长时期内一再沦为灾区,“灾区”出现频度(年/次)在1.5以下,并以发生饥荒为主要标志,“灾区”成为该区域持续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即常态化。本文“灾区化”概念也是对区域性灾区状态抽象概括,“灾区化”是...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明代灾区社会失范与否,灾民生计状况是其决定性因素。尽管明初以来建立了严格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与控制制度及其体系,但是,在饥饿的灾民面前,基本失去效力。至于明中后期里甲制瓦解,保甲制与乡约局部实行,以及地方精英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控制模式的诸多努力,既是传统社会变迁的系列应对之举,也是社会“灾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这些努力未能有如明初里甲制一样一度实现基层社会控制...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