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江河源区     检索到  56635  条相关信息

青藏高原泛江河一个世纪以来岛状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综合交叉学科手段,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有机的岛状生态环境进行多方位研究。本书在厘清青藏高原总体研究进展和全貌后,重点对青藏高原泛江河的生态地位、人文社会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青藏高原具有“生态放大器效应”和“人文放大器效应”。进而结合一手数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我国江河流域治理,“九五”以后,全国开始大面积江河流域防治工作,无论是长江、黄河等大的江河湖泊,还是其支流和其他部分小流域治理,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国家投入巨资,在治理规划框架下,流域各省配合出台相应措施,采用科技创新,实施技术引导,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使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及其干支流域和其他小流域在流域生态环境...

作者:李小丽 出版时间:2019-04-0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江河流域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世界性普遍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流域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早已超过了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使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对严重污染的江河流域进行治理,并取得了...

作者:周传杰 出版时间:2019-04-01

本文首先解释“江河”“泛江河”“第三极”“泛第三极”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范畴界定。其次,本文统合了历史文献、地方志、监测数据、考古证据等对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面貌的记载。而后,本文结合考古发掘成果,指出青藏高原作为江河,具有农业文化的源头意义,并对聚落形成的水土差异、人类生存差异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变...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本文首先说明青藏高原呈“岛状”耸立于欧亚大陆中部,向四周发育大量河流与湖泊,并指出青藏高原隆升给中国大陆带来气候响应、大气变化与水系变化,从而形成了生物种类、种群分化、进化的连锁反应。其次,本文指出天体运动导致的赤道交角变化使青藏地区向高原发展,并随着地日关系变化、降水作用、地热活动等,青藏高原逐渐形...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本文首先对三江源地区的世居族群和非世居族群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显示,部分世居群族收支相抵出现了经济拮据现象,表现出改革的现代模式与游牧的传统模式之间,无论是生产生活方面还是社会文化方面,均存在进一步打磨的必要。据此,本文指出群族定居点的建设要结合生态、社会和区域平衡发展进行综合设计,全面发展。其次,本文以泛江河的多个文化带为研究视角,分别阐释了各文化带的...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本文首先对青藏高原地区发展过程进行了总述,提出“三线建设” 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两次重大开发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全局性、宏观性战略决策,具有全面开花、总体推进的特征,产生了显著成效,但未能体现出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的特殊地位。而后,国家出于对西藏人文政治状况的关注,建立了西藏工作座谈会体系,以针对性解决高原问题。本文其次阐释了青藏高原区域发展情况,指出对青藏...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本文首先指出青藏高原作为人类故乡具有先天的自然地理基础,因此世居族群择地傍水而居。同时,本文认为青藏高原与世居族群同步诞生,具有“人原同步”特点。其次,本文通过考古发掘的人类生产生活典型工具——磨器,反映当地人群饮食结构和生计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进步过程。最后,本文根据青藏高原板块分布,阐释了板块孕育的西藏文化、蒙古文化、康巴文化、安多文化多种文化类型...

作者:文艳林 出版时间:2022-1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