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籍     检索到  17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以2018~2019年所收集的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考察制度环境、社会关系络、利益关系以及个体市场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民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解释。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还能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张桂金 出版时间:2022-09-01

自2011年深圳市整体推进土地整备工作以来,深圳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严格执行土地整备计划,逐步理顺各项关系,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走出了一条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的有效路径,为促进资源、资金、资本的有效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保障。

作者:查振祥 出版时间:2013-06-01

本文立足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资料,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多层次因果分析框架,探讨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的市民化选择及其异质性,以期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探究了本地村民入户城镇的影响因素,本地居民的回迁意愿以及外来常住人口的选择性市民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市民化的建议。

作者:张桂金 出版时间:2022-09-01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其改革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放权式改革。这场影响深远的改革首先从广东地区开始有其特殊的背景。首先,当时广东地区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位置没有其他地区重要。

作者:金文龙 出版时间:2019-11-01

无论是属于外出农民工的外来村民,还是属于本地农民工的本地村民,都是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的常住人口,都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角度进行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的理论阐释,在回顾与述评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构了以新制度主义理论诠释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的分析框架,界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作者:张桂金 出版时间:2022-09-01

民间金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民间金融在社区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民间金融在农户和农村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部门。本书对中国农村民间金融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和分析,包括民间金融的形式和结构、民间金融的信用机制、民间金融的利率决定、民间金融的市场边界与市场均衡、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这些研究...

作者:出版时间:2012-11-01

本文将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的突出问题主要归纳为三类,即部分外来村民的“未市民化”问题、部分本地村民的“逆市民化”问题和全体转型村民、转型居民或未完成市民化转型的常住人口总体上“半市民化”的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成果和包括课题组实证调研结果在内的各种应用研究成果,聚焦这三类突出问题,继续探讨其基本内涵与表现形式。

作者:邓智平 出版时间:2022-09-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流动人口和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反映在城市人口的总体构成上,也体现在城市社区的人口结构上。在流动人口聚居社区中,流动人口数量更多,这类社区中的流动人口/本地居民关系是城市中的“本地—流动”关系的更为具体的写照。关于流动人口聚居社区内部的社会分层问题,可以以现有的改革时期城市社会分层的理...

作者:张展新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