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政策态度     检索到  79723  条相关信息

本文对影响公众SDGs支持态度的因素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影响公众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本文聚焦于影响公众态度的主要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希肯(Shelly Chaiken)的“启发——系统信息处理模型”,在回顾了相关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三类假设:价值影响假设、知识影响假设及交互作用假设。

作者:关婷 出版时间:2022-03-01

近年来,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13年最新调研的556份保护区周边农户数据,运用Logit多元回归法,本研究分析了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特征及国家政策对生态保护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把农户生产行为与保护态度结合起来,设置10个保护态度等级,3个评价级别,结果显示,总体样本中评价为“非常积极”、“积极...

作者:王昌海 出版时间:2017-09-01

首先,本文梳理了“农民工”态度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的动机与态度。再次,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群体对打工生活方式接纳程度的因素,指出了三种影响机制:动机合法化机制、替代方案可能性机制和打工生活选择性机制。最后,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对待打工生活方式的态度的变化。

作者:徐法寅 出版时间:2020-08-01

本文在生活方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农民工”的打工动机和对待打工生活方式的态度。首先,本文梳理和批判了“农民工”研究中的结构制度分析和动机态度分析。其次,本文提出了生活方式理论,说明了“农民工”的主观动机态度和客观生存状态之间的“同构性”和“互构关系”。最后,本文说明了“农民工”维持打工生活方式的微观逻辑和“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微观基础。

作者:徐法寅 出版时间:2020-08-01
所属图书:新时代中国民族地区发展调查研究出版时间:2018-04-01
所属图书:农户生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出版时间:2017-05-01

贫困山区农户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集中表现在农户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生产行为、农户的林业生产活动和森林资源的直接利用,如非林木森林产品、采药,以及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生计依赖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农户对山区生态保护政策、林业政策等的态度、满意度等方面的主观认知。

作者:出版时间:2017-05-01
关键词:

社会态度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运行状况的重要内容,居民社会态度积极与否可以反映出居民生活满意程度,也可以反映出社会运行及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居民的社会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西部地区社会运行现状,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求,为西部地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鉴于此,本文将居民社会态度划分为个人生活层面的社会态度、群体比较层面的社会态度和社...

作者:李凯 耿鹏 李东 李小元 出版时间:2015-09-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