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建立初期     检索到  60045  条相关信息

新中国对灾害救济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晚清和民国。新政权一建立,就提出了积极的、长远的抗灾救灾方针,湖北省抗洪救灾研究(1949-1956)建立了权责分明、分工明确的防汛救灾机构,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抗灾救灾机制。在法规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一开始就力图杜绝赈灾腐败。无论从应对灾害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是救灾结果来看,都远远超过旧政权。但是,由于建立...

作者:石武英 出版时间:2015-12-01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在于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生产社会化即便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也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完成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任务,即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政治权力首先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进行了变革,由私有变为公有,生产由自由生产变为计划生产。这些国家按照社会主义政权...

作者:王桂枝 出版时间:2018-08-01

云南省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四分之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很深,十几个民族跨境而居,对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巩固国防影响极大。为此,中共中央强调加强调查研究,于1950年6月指示说:“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少数民族中的具体情况,并从少数民族中的具体...

作者:马曜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词:

重庆解放与城市接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城市社会发展变迁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治理城市社会遗留问题的“废旧”运动,既是城市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城市社会变迁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城市社会新生活的“立新”举措,促使重庆城市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成功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重庆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作者:扶小兰 出版时间:2014-09-01

新中国成立初期头7年,平均每年约有1亿亩左右的土地和4000万左右的人口受灾。湖北洪灾频繁,除地理因素等自然原因外,也有许多人为因素,比如历史原因、战争因素等。

作者:石武英 出版时间:2015-12-01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为研究时段,对中国最早一批女党员进行考察。建党初期的女党员们在革命实践中争取机会和发展空间,将五四运动中获得的男女平等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自身解放以及争取更多的妇女解放,成为实际推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妇女运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即使在面对着社会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以及党组织内部存在一定的性别分工,她们仍然努力挑战传统的性别规范,彰显了其主体...

作者:周蕾 出版时间:2012-10-01

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推动的。这其中,包括海南在内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对全国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海南的革试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尤其是在创建初期,海南有很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本文回顾海南建省初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三项大的改革:放开粮价,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推进股份制改革试点;率先实...

作者:迟福林 出版时间:2013-07-01

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救灾措施得当,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安抚灾民、稳定社会秩序,还能为灾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的救灾工作为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石武英 出版时间:2015-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