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安抚政策     检索到  76566  条相关信息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从那时起政府便承担起救灾济贫的责任并延续下来。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与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直接继承关系。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57页。其发展以1986年为界郑功成教授提出以1986年为分界点,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4月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

作者: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词: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贫困问题的集中区和高发区。从1986年至今的30多年来,我国政府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扶贫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011年,中央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包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内的集中连片开发的扶贫新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

作者:李洁超 出版时间:2018-06-01

本文首先阐述了增收政策收效不明显:统计上的农民收入增长,实际上的农民收入增长及增收政策为什么收效不明显及其原因。其次阐明了减负为什么重要: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负担可能带来的后果;负担加重的原因;如何为农民减负。最后介绍了改革各项制度保障农民权益:改革土地制度,保障农民财产不受侵犯;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打破国家对粮食、棉花收购的垄断,促进农产品自由贸...

作者:谭秋成 出版时间:2003-04-01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以每年脱贫一千万人以上的速度,实现了中国反贫困事业的“超常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国家长期以来的经济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也得益于近四十年来国内环境的稳定,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一个富有力量和韧性的政治体制。没有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优势,就很难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奇迹。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和优...

作者:金江峰 出版时间:2023-08-01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历史上多数大规模自然灾害都引发了大量人口迁移和流动,即所谓的灾害移民。灾害移民是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被迫采取的一种应对行为,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这一极端事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对历史上各种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及其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

作者:陈勇 出版时间:2015-10-0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作为一项兜底性制度安排,低保一方面直接减少了绝对贫困人口,防止轻度的暂时性贫困人口滑入重度的持久性贫困;另一方面,将因病、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从扶贫对象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性、针对性的兜底扶...

作者:孙兆霞 公衍勇 李振刚 梁晨 出版时间:2016-11-01

信访制度是国家设计的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民主监督和呈递民情的重要途径。目前使用的“信访制度”一词在词源上虽然只能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但类似的信访制度和民众信访现象在以往历代的统治中却早有发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群众路线为信访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彭华民 闫金山 出版时间:2018-05-01
来源:发改委网站发布时间:2021-05-06
关键字:武陵山片区 扶贫规划 政策支持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