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和而不同     检索到  141  条相关信息

本文试图采用现代的心理学语言,从人际互动的视角阐释传统的“和而不同”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进而探索其内在的认知心理学机制。笔者认为,采用“和而不同”的方式处理人际问题可以让人们在“归属”(人际关系和谐)与“独特”(内在心理和谐)两类基本需要上同时得到最大满足,其内在的认知心理学机制为“换位思考”,这一点在维护“面子”行为之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作者:王轶楠 出版时间:2010-07-01

本研究基于社会转型、文化冲突的广阔视野,对农村籍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做出较为深入的学理探讨与数据解读。调查发现,隔离与边缘策略不利于农村籍大学生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同化策略则需要承担更多的情感负担与区隔压力。农村籍大学生应选择整合策略,在关系网络中占据结构洞位置,以既“兼容”又“增容”的基本态度面对城乡差异,接续“文化根柢”,实现个体的现代转型。

作者:肖桐 邬志辉 XiaoTong WuZhihui 出版时间:2021-12-01

对于国际移民在流入地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入的探讨,大多基于西方传统移民国家个人驱动的定居型移民,其议题很少涉及跨国主义背景下企业驱动的非定居型高技能移民群体,也容易忽略新兴移民接纳国的新现象。本研究以上海日韩移民群体为案例,观察企业驱动的组织化高层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研究发现,上海日韩移民群体采取“和而不同”的社会适应策略,主要是受其特殊的迁移模式、居留目标与...

作者:吕红艳 郭圣莉 LvHongyan GuoShengli 出版时间:2021-06-01

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作者:麻国庆 出版时间:2017-11-01

本章首先剖析了当前国际发展规则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其面临的合法性危机。进而分析了新兴援助国的崛起如何促使国际发展援助话语的转变——从“单向施舍”到“双向共赢”,以及这一新理念如何成为西方主要援助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和国际发展机构(世界银行等)制定发展援助政策的依据。最后,从援助有效性的视角提出新兴援助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和而不同”的国...

作者:徐佳君 出版时间:2015-05-01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尽管国与国之间越来越高的相互依存度意味着“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但是大国博弈挑动地缘战略竞争,导致国际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多变。事实上,世界任何时候都不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的只是不同时代和不同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新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机制。2013年9月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

作者:吴建民 汪戎 朱翠萍 出版时间:2015-05-01

本篇首先介绍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以及全球化对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然后探讨了伊斯兰文化能够大有作为。

作者:陈德成 出版时间:2007-02-01

人类文明应当在开放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5月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一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举措和合作成果也随之形成。这场由亚洲47个国家共同奉献的文明交流盛宴,不但创造出更多共赢机遇,而且也提醒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推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作者:丁奎松 出版时间:2019-1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