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劳动性别化     检索到  693  条相关信息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为样本,结合社会性别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境遇、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制的性别意识等方面提出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对策思考...

作者:苏映宇 出版时间:2018-08-01

本书采用农民工发展调查数据,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系统研究农民工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在分析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性别行为基础上,从城市交易费用、就业质量、婚姻质量、代际支持、企业组织融合、城市社区融合、政治参与等多个层面剖析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旨在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包容性发展政策建议,包括:公共政策中树立、体现、践...

作者:杜海峰 任义科 杜巍 出版时间:2022-08-01

本书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了“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在劳动体制视角下分析了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制度逻辑,并通过“农民工”群体理解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本书介绍了“农民工”的界定和简史,并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其次,本书从微观层次上,阐释性分析了“农民工”的客观生存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再次,本书分析了“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制度因素...

作者:徐法寅 出版时间:2020-08-01

2022年,中国总人口较上年减少了85万人。总人口达峰是中国人口形势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在人口转变阶段发生关键变化的时刻,需要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可持续性的视角,认识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体制改革、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总人口在达峰后将小幅波动,“十四五”时期稳定在峰值平台期,人口平均每年减少50万左右,“十五五”时期...

作者:蔡昉 都阳 出版时间:2023-11-0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人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完成了人口转变,人口质量和人口城镇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流动高度活跃,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厚的人口红利。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当前劳动力增长处于停滞;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和老年人口加速增长,导致人口抚养比将会持续提高;以老年人口增长为主导...

作者:张车伟 出版时间:2018-12-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农民工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受制于户籍等约束,农民工很难在城市安家定居,也难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形成了独特的往返于城乡之间...

作者:明娟 王子成 出版时间:2017-01-01

推进城镇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应看到城镇领域的一些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例如部分城市落户门槛较高、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城镇节点人口变动两极分化等...

作者:张车伟 蔡翼飞 出版时间:2021-12-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生育水平的下降,出生性别比长期、普遍偏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深入、系统地分析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的原因,提出了以社会性别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别机制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建构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及其互动关系,探讨了...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