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乡土志     检索到  4841  条相关信息

近代以降,在城镇化与观光化的历史语境下,乡土景观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对“乡土”的认同、对“景观”的认知,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传统的支配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恰当有效的乡土景观概念定位、方法运用、价值指向。对日本乡土景观研究历史和方法进行梳理,亦是为了借镜观形,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乡土景观理论体系。

作者:张颖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文介绍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土文化传承耦合的理论基础,梳理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土文化传承耦合的理论基础。

作者:林移刚 出版时间:2024-02-01

乡土社会存在或明或暗的边界,具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不断循环的二维属性,这决定了村落发展中向内与朝外的二维视野。向内是闭合性与乡土新农村建设,农村走特色与多元发展之路;朝外是开放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跳出农村,农村人口加速向外迁移。在城市打工、县城买房、农村依然保有责任田的三栖模式是乡土社会闭合性与开放性融合交汇的产物,需要加快制度改革与创新,不断培育与优化市场...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从费孝通教授笔下的村庄到今天的村庄,中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大规模外出打工等重大历史变迁,乡土性作为农业社会的本色,在时代变迁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如何演变的,怎样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是笔者兴趣之所在。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村民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受到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浸染,如此前三章论述的,乡土性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呈现出移植、消解、重构的复杂流变过程。乡土性中的有些方面被农民工直接移植到城市社会中,用以支撑在城市的生活;有些方面因为农民工与乡、土关系的变化,不断地面临消解,甚至过度消解;有些方面则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和客观实际的需要,而在不断地重构。乡土性在社会急剧转...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05-01

传统时期太湖东部平原的聚落具有“浜村相依”的普遍特征,河浜是聚落景观的主体,具有提供饮水、交通、农田排灌等各种实用功能,同时还是民间风水信仰的精神依托所在。家族墓地围绕河浜而构建,更是聚落风水的聚焦点和家族福祉的寄放地。跨越河道的桥梁具有利通衢、益行旅、便耕耘等实用价值,由此逐渐衍变为乡村道德教化与慈善的载体。乡村各群体在对河浜、桥梁与风水的共同占有、享受、...

作者:吴俊范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文化网络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呈现了乡村社会中多种组织体系以及塑造权力运作的各种规范在农业推广中扮演的角色。文化网络的重建与商业性农业推广的相互影响使农民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维持文化网络中跨村落的人际关系,促进农业创新在乡村社会中的有效扩散。

作者:蒋志远 出版时间:2022-05-01

当前中国乡村正在发生剧烈的变迁。乡村的巨变不仅是社会形态的表面变化,还是社会性质和秩序机制的深刻变化,它带来了一系列预期和非预期的后果。要从理论上认识这些后果,深刻地理解当前乡村巨大的变化,需要回头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巨变之前的“熟人社会”,认识其秩序机制和社会性质。

作者:陈柏峰 出版时间:2016-10-01
关键词: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