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道     检索到  92  条相关信息

从法哲学视角来看,“人权”这种建构的本质是对人欲的中道规制。近代以前主流正义论,从德性高于欲望的理念出发,对人欲的正常发展和满足普遍持限制甚至是压制态度。这导致人欲受限过度,人类物质生活的整体质量水平过低,与中道的正义观相悖。诞生于近代西方的人权概念,是对这种不正义状态的根本反动或矫正,极大地推动了人欲的普遍满足,但也带来矫枉过正的风险。当“人权”观念被偏狭...

作者:贾永健 出版时间:2018-12-01

越轨(Devient Behavior)一词被广泛用于多学科之中。一般而言,社会学者研究越轨侧重于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关系。越轨是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在理想状态下,社会规范可以理解为国家政策法律与地方性知识双重互动。因此,针对越轨行为,存在两种不同的惩罚机制:一种惩罚是国家以政策法律为依据,即国家以颁布实施的政策法律作为规范个人行为的标准,表现...

作者:刘勤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从城邦生活的最高目的出发,指出营造一个和谐的城邦所需要的正义基础,德行、友爱精神以及政体和法律的制度约束。它对后来的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向以及国家正义、公民道德、法律等观念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姚振强 出版时间:2010-09-01

丝绸之路青海道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辅道,历史上为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青海境内出土的大量的遗迹遗物和文献记载证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作者:崔永红 出版时间:2016-12-01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在整个人生中的作用非常大。如何来解决精神生活层面出现的问题?如何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看古人是怎么做的。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化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儒、释、道三家。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曾说:“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春秋》代表儒学,《老》《庄》代表道家,参禅的“禅”代表佛家,中国古代三家三足鼎立构...

作者:董群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词:佛教

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评说诗词境界,更是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一任,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汪鹏 出版时间:2019-12-01

2022年在青海疫情严峻的态势下,青海伊斯兰教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强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引领伊斯兰教界在政治上形成正向共识,树立大局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凝心聚力共克疫情,以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风年”活动为主要着力点,全面从严治教。在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进程中,需不断增强青海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想共识和自觉...

作者:马文慧 出版时间:2023-02-01

隋唐五代时期,边郡属国制不再为治理今西南边疆的主要形式。此时,这一制度为安抚宣慰制度和羁縻府州县制度所替代。其中,安抚宣慰制度在隋朝时期以临时设置安抚大使为特色,唐朝时期以地方大员兼任安抚大使、安抚使、宣慰使、招抚使、宣慰安抚使为特色,均是为了抚慰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及其族众;羁縻府州县制度在隋朝时期至少推行到“州”一级,在唐朝时期则推行至“县”一级,在五代十国...

作者:出版时间:2016-03-01
关键词:治理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