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好,共产党真个是好哩,做梦也没有想过能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住上这样漂亮的房子,跟以前山上的生活相比,简直是没法说,天壤之别呀!”2018年6月2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清涟村调研,贫困户顾润连看着新居笑得合不拢嘴。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按照省市安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的脱贫路径,结合自身实际,分年度、有计划地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群众进行易地搬迁。
挪出大山沟,上万群众大搬迁。
上万多人往哪搬、怎么搬,考验着五寨县委、县政府的智慧与担当。
精准识别,夯实基础,什么人来搬?
五寨县坚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精准识别确定了98个生态条件脆弱,地处山庄窝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难以持续运转,扶贫成本高的破,小,散,远的村庄为整村搬迁村,突出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适龄青年找对象难‘’五难问题‘’。严格按照‘’个人申请,信息对比,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十三五‘’期间五寨县识别出易地扶贫搬迁村191个,整自然村搬迁98个,插花搬迁村93个,搬迁贫困群众140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对象11072人,同步搬迁对象2956人,整村搬迁98个村6038人,其中贫困人口3082人,同步搬迁2956人,所有搬迁人口全部标注到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
科学规划,合理安置,安置到哪里?
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做到任务到乡、计划到年、布局到点、落实到户、具体到人。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村因户施策,采取三种模式安置,第一、集中安置。全县大部分搬迁户以集中安置为主,在县城建设百梦园、阳光家园、民生家园、百万庄等集中安置小区进行集中安置,共3035户9644人;第二、集中供养安置。依托县城和中心乡镇建设了韩家楼村、北苑新村、下鹿角村、前所村等敬老院,对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中的530 户 531个五保户就近集中供养安置;第三、分散安置。出台了一人户安置办法,对883 户 897人普通一人户采取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建房等方式进行货币化分散安置。、
落实户籍,明确归属,归哪里管?
搬迁后,人的户口迁移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采取就近并村迁移、组建新村统一落户、迁入城镇社区三种办法落实户籍,明确归属,加强服务。2017年,经堂寺集中销号了14个整村搬迁村,户口统一落户到新建的清涟村。为了便民服务,保留了14个村民小组。孙家坪乡集中销号了6个整村搬迁村,其中5个村建立了富康移民村,户口统一落户到新建的富康移民村。孙家坪乡燕家庄村村民户口就近并入孙家坪村,成立了“燕家庄村”村民小组。集中安置到百梦园、阳光家园、民生家园、百万庄等小区的搬迁户,成立4个新社区,户口统一迁入社区。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千家万户,难度可想而知。 为加快推进,五寨县把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坚守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守住资金使用管理的高压线,实行严格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严格专款专用。在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使用资金时,严格依据实施单位法人和监理的签字以及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严肃查处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资金绩效,确保资金安全。
有压力才有动力,全县各级相关部门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铆足干劲,攻坚热情高涨。
精准扶贫 安居乐业是关键
搬得出,更需稳得住!检验着五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与调控。为此,五寨县对搬迁安置项目的基础配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进行全面跟进。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整村搬迁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集中安置小区同步配套实施了高标准的路、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了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幼儿园、医疗室、日间照料中心、超市、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了物业管理。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五寨县牢固树立“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搬迁”的理念,做到既“挪穷窝”,又换“穷业”。“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全县将形成“搬迁人口进城,经营主体下乡”的格局。在稳的问题上,五寨县采取了“两地+两业+两机”总体保障脱贫措施(“两地”是指耕地和林地,“两业”是指特色农业产业和创业就业,“两机”是指有机旱作农业和农机产业扶贫),以“发展产业、落实就业”为重点,通过土地收益、生态建设、资产收益、创业就业、保障兜底“五个途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问题,重点解决“两不愁”的问题,切实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可发展、能致富”。五寨县搬迁贫困人口共有承包地12.2万亩,人均11亩。搬迁后,仍然在土地上做文章,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主要是三种办法:①流转土地得租金,亩流转收入按200元计算,刚这一项人均就可收入2200元以上;②创建合作社得现金,成立合作社,建种植、养殖基地;③入股经营主体得股金,将土地作为资产,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分得股金。搬迁后,通过退耕还林补助、宅基地腾退复绿的补助、参加生态造林获取的劳务费、参与森林管护获得的劳务费、进行林下采摘蘑菇药材等方面获得收入。全县上一轮退耕还林涉及整村搬迁5个乡镇的18个村,退耕面积2692.97亩,180户贫困户、489口贫困人,每户每年平均可获得1346元退耕补助。新一轮(2017年度)退耕还林涉及的整村搬迁6个乡镇的21个村,退耕面积4791亩,372户贫困户、950口贫困人,每户每年平均可获得6440元退耕补助。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34个、农机合作社27个注入一定数量的财政整合资金,形成固定资产,量化为股,村集体代持,与光伏、农机企业实体利益联动,按股分红,增加收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11072人中有劳动力约7000个,搬迁后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县城。目前,在种养合作社从业的有3600人,全县现在已建成50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搬迁户通过创建种养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成立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第一产业获得收入;在县域内务工的有3400人,县域内共有规模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800多户,可给我们新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仅煤炭运销产业链上就可提供3300个,搬迁户通过就近就业打工获得工资性收益或自主创业从事餐饮服务运输等生产经营获得收入。稳的问题在县域内就可保证。对搬迁人口中无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人口,采取综合保障兜底,通过“低保+光伏+土地流转金+政策措施+集体经济股金分红”等收益综合予以保障。在“五个途径”保障后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强化社会治理,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管理,维护农村整体稳定。
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构建和谐大五寨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异地搬迁脱贫,验证着五寨县委县政府的初心与决心
五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后,真正实现了“百余村庄大搬迁,万余农民进城镇”,除搬迁的五保户就近在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和一人户分散安置外,全县有12000多搬迁人口将涌入县城,对县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形成新的压力,为此,我们在保障后续发展解决“两不愁”的同时,还统筹考虑了“三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让搬迁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逐步改变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从农村人变为城市人,共同享受县城公共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融合发展,使搬迁农民真正融入县城,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公共资源承载能力。围绕“设施提升、县城提质”,大力实施漪涟苑市场二期、迎宾广场、残疾人服务中心、东城区大型体育场等民生领域建设项目,加快“五路三街二桥”(滨河北路、民福南路、万通南路、思源南路、龙湾路、光明东街、滨河东街、开发东街、宁远桥、颐峰桥)10项市政建设工程,巩固“创模”“创卫”“创园”成果,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祥和文明、绿色宜居新县城,全面提高公共资源的承载能力,满足县城因搬迁人口扩张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的需求。二是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保障搬迁群众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加强教育硬件建设,配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阳光、百梦苑幼儿园建设;在东城区紧邻易地搬迁人口集中的清涟村建成了第五小学;2018年在西城区易地搬迁人口集中区建设第六小学建设。搬迁群众中的适龄儿童可以在县城的6所小学、4所初中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近择校入学,享受义务教育。三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框架下,在北城区易地搬迁人口集中区新建第一人民医院,在西城区易地搬迁人口集中区新建了扶贫医院2018年开始启用,2018年还要对城关医院改造,加上原来的第一人民医院和位居东城区易地搬迁人口集中的中医院,县城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完全可以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四是党建引领易地搬迁,基层组织保障全程跟进。在做好97个整村搬迁行政村的撤村销号和新村、社区的建制工作的同时,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党组织创建工作,把搬迁地党建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统筹谋划、融合发展、持续发力,健全完善党支部开展活动必要的场地、经费等保障制度,并从搬迁村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各类功能党小组。采取三种办法:①在易地搬迁工作正在进行的村建立临时党组织,截至目前,五寨县已融合共建临时集中安置小区支部3个,覆盖12个乡镇102个村;②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等党组织联合组建模式。孙家坪乡燕家庄村村民户口就近并入孙家坪村后,党员并入孙家坪村党支部;③在易地搬迁任务完成的村及时成立党组织,组建社区党组织或新村党支部。原经堂寺办事处14个行政村、1468人,在搬迁启动前,组建了临时党组织;在搬迁到清涟村后,采取联合组建的形式,组建了清涟村党总支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将办事处原11个党支部67名党员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制定了党组织工作规则、议事规则,以及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移民群众、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同时,加强了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集中新建了1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提高了服务群众效率,增强了党员干部带领致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具体问题。”他还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五寨县上下始终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这一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广大贫困人口正在一步步实现搬迁脱贫,安居乐业。
内容时间:2018-06-2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