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西和县农村合作银行:金融精准扶贫拔“穷根”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05  编辑:董纯静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 贾莉丽)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就能一步到位,也能通过更加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甚至民营资本更多地进入扶贫开发领域,真正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10月30日,2015年全国网络媒体“甘肃信合?十年回眸”采访团走进西和县,深入了解西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支农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

  西和,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国列扶贫重点县之一,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

  “由于地处偏僻,自然灾害频繁,信息不畅,交通闭塞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农民以单一的传统农作物为主的种植模式,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西和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设置了无形的障碍。”西和县农村合作银行行长王旭辉说。

  据了解,为大力支持“三农”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西和农村合作银行紧紧抓住“农”字做文章,以支农、兴农、富农为己任,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截至2015年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为28.46亿元,较年初增加5.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75亿元,较年初增加3.3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21.83亿元,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92%,占全县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8.3%,

  “西和农村合作银行有效地发挥了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王旭辉说。

  近年来,为了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形成具有西和特色的农业经济板块,西和农村合作银行进行了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积极帮助农民筹集发展资金,调整种养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

  据介绍,根据农村、农业、农民需要,按照全县各乡镇地域情况,积极实施金融驱动战略,西和农村合作银行重点支持了全县“五大农业产业”,即:以何坝镇、姜席镇等乡镇为重点的50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大桥乡、石峡镇等乡镇为主的30万亩核桃、20万亩花椒生产基地;以长道镇、石堡乡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以十里乡、何坝镇等乡镇为重点的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

  信贷资金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

  西和的气侯、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于马铃薯的生长,为了把这一产业高效低险农业做大,西和农村合作银行因地制宜,按照“扩大面积、注重科技、主攻质量、提高资产”的指导思想,投入1.2亿元的信贷资金全力支持推进地方产业集约化,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

  目前,在耕地面积广,适宜马铃薯生长的何坝镇等乡(镇)建成了一个万亩“马铃薯示范片带”,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万亩增加至40万亩,总产量达36万吨,产值近1.3亿元。

  同时,西和农村合作银行累计30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大力支持马铃薯的深化加工,形成规模较大的“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引进定西马铃薯储藏窖建设技术,建成藏量800吨的马铃薯储藏窖一个,在何坝镇马寨、麦川村建成千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一个,面积达983.5亩,在杨曲湾建成万亩马铃薯丰产示范园区一个,园区内种植马铃薯10400多亩,涉及何坝、乔集、南义、张杜、李宋、黄江、草坪7个村。

  目前马铃署产业已成为西和县第一大产业,马铃薯加工成的淀粉、粉条,远销省外,成了闻名遐迩的西和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以前种四五亩地,一亩地收个2000多斤,一年到头土豆只能卖到一两毛钱。村里的老百姓,靠这个,根本没办法生活。”民旺马铃薯工人郭有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和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合作社发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平均亩产达到了4000多斤,村民们的收入比以前收入翻了两三番。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这个昔日果腹救灾的“土蛋蛋”,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西和的不少薯农,近几年都建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电,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金融支持做强做大半夏产业

  西和县作为“中国半夏之乡”,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西和半夏自2007年被评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全县种植规模已达2.72万亩,总产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西和所产半夏以其颗粒饱满、粉质含量高等优势特点深受广大客户青睐,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王旭辉介绍,近年来,西和农村合作银行重点支持了全县以何坝镇、姜席镇、十里乡等乡镇为重点的半夏生产基地。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西和县半夏产业,打造西和县半夏产业强县,巩固和提高“中国半夏之乡”的品牌,有效解决西和县半夏种植、加工、贩运、贮藏等产业链信贷资金需求,西和农村合作银行经过市场调研,还创新推出了“半夏宝”特色信贷产品,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发放半夏种植、经销、贩运等中药材贷款约2.6亿元,种植2.2万余亩。信贷支持建成千亩半夏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总产量达88000吨,产值约达8亿元。特别是积极调查支持了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主要支持西和县何坝和旺半夏专业合作社半夏种植、加工贷款300万元、西和县何坝镇天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半夏种植、加工、销售贷款34万元。

  “从2010年,我就开始了半夏种植,第一年5亩,第二年10亩……直到现在的30多亩,这么多年,要不是县农村合作银行的30多万元的累计贷款,我支撑不到今天。”何坝镇何坝村半夏种植大户何雄感激地说,“一亩半夏亩产七八百斤,价格好的时候,每亩地毛收入高达2万多元。”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精准脱贫工作,西和农村合作银行组成工作组与县直有关单位、乡镇包村干部积极配合,入户调查,代理发放全县第一批精准扶贫贷款3566户,金额1.76亿元。

  “精准扶贫贷款向有发展意愿、有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农户倾斜,鼓励农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半夏种植、加工、运输等致富产业,确保了精准扶贫贷款放得下、用得好,使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将借助这次精准扶贫资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王旭辉说。

  目前,半夏已成为西和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人工栽培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西和半夏经分级加工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农村合作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


内容时间:2015-11-0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