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耕文明     检索到  14070  条相关信息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农业耕作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耕文化正面临着衰落和流失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演进特征,阐述了传承农耕文化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传承农耕文化的主要方式。

作者:张莹 龙文军 出版时间:2017-12-01

黄河流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就在此萌芽和发展。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繁荣发展,其中黄河流域农业的持续进步起着基础性作用。该区域的农业文化遗产包含中上游地区旱作背景下的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普遍盛行的果树种植、精细利用水土资源的理念、有效传承和利用的传统技术等内容,许多做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长期屹立的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在当前面临前所未有...

作者:张秀芹 仲亚东 徐凤 孙启元 出版时间:2022-10-01

陕西作为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绵延四千年的农耕史,两千余年的水利灌溉史,形成南北兼跨、耕作与游牧并存的生产方式,积淀下丰富的农书,悠久的古村落、村镇,多姿的民间文艺、民俗节庆。丰赡的农耕文化遗迹与遗产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底蕴,也是现代中国、现代陕西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发挥重建乡村文明的重大作用。

作者:刘宁 出版时间:2023-03-01

本文以中国农耕文化为基础,提出了农耕伦理学研究需要遵循的“众生平等”、“得其所”和“生生不息”三个原则,指出了中国农耕伦理核心在“心安”,在“积德”。同时将农耕伦理作为一种养育文化,而与西方的制造文化相区别,并提出了中国农耕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的观点。

作者:曹山明 苏静 出版时间:2017-12-01

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取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这场变革不仅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也是制度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社会改造”运动。在现代社会提高“人的质量”,就是要努力改造人类自身,以适应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需要。后进国家在确立“社会改造”的目标愿景时,不仅包括改造“物质世界”,还应包括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09-01

本文将采用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前面的章节进行补充。它特别从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来讨论规模扩大的问题:一是农耕如何变成“农业”或“农业部门”的一部分;二是资本主义农业市场的扩大以及供需的源泉,如何有赖于商品关系与劳动分工的拓展和深化所带来的社会范围的扩大。

南芒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坝区的水田稻作农业和山区的刀耕火种农业两种典型方式。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转变。特别是以刀耕火种为代表的山区农业方式的转变最为明显,这种转变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笔者将梳理作为一种传统地方知识的刀耕火种农业的运作机制和其蕴含的生态知识,展现传统时期人对自然的认知与适应情况。

作者:耿言虎 出版时间:2018-08-01

生态文明是新时期土地整治的核心指导思想,土地整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手段。本文阐述了土地整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指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土地整治改进方向,提出了土地整治生态文明推进策略。本文认为,土地整治可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土地整治应更进一步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作者:姜广辉 出版时间:2014-05-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