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产业链和供应链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建立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的多渠道流通体制,改革畜产品的价格体系,打破畜产品独家经营的格局,取消畜产品的派购制度,打破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公办模式,变公办为民办,发展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允许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内蒙古经过30多年的衍生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农牧业生产经营与农牧民家庭相对应的“小生产、大市场”为特征,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农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
达林太:达林太,蒙古族,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了十多项关于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国际研究项目,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组织体系研究”,出版专著八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学。
郑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发表论文包括:《90年代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估算》、《自由交换、自由权利与自组织行为——中国经济关系契约化进程》、《中国经济发展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共资源与公共秩序——有关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中国的环境与经济至上主义》。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关于资本部分)》、《深度忧患——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主编)、《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