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前秦苻氏的民族认同——兼谈其史书编撰

  • 作者:吴洪琳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 报告页数:11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0884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四辑)
  • 浏览人数:369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的统治阶层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定位为“胡”或“夷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又将其祖源追溯至有扈氏,与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似乎在努力淡化、模糊与华夏民族的界线,但祭拜的却是自己的真实先祖。不仅如此,氐族又经常自外于其他非华夏民族,以“胡”“戎”称呼其他非华夏民族,凸显了他们之间的不同,因此,氐族苻氏在民族认同上比较矛盾和混乱。这种现象可能与氐族对于其他民族的认识有关,同时也是氐族在中国传统史书编纂体系及话语体系影响下的具体体现。

作者简介

吴洪琳: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