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理性的域外漫游

文章摘要

自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对中国在海外,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和拉美的各种经济、援助活动的关注急剧升温,有关中国对外援助的探讨在此过程中也日益发展成为当前国际发展议题的热点之一。不同于20世纪80~90年代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动机和战略的研究,新阶段的研究关注点较为综合,学科视角也更为多元,除了援助的动机和战略外,援助的历史、理念、方式、规模、管理、主体、规则、话语和影响等都成为热议的话题。这些探讨与国际上不时兴起的诸如“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土地掠夺”“资源攫取”“新兴经济体”以及“中国模式”等关键词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21世纪“中国现象”。在这些研究中,他们都将中国援助与现行国际发展体系进行了对比,比如理念、领域、方式、准则与管理等。正如布罗蒂加姆所说,要将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现行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体系进行对比,无异于将苹果和橘子进行对比,陷入一场南辕北辙的较量之中。在这些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援助”或者说“中国例外”的研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追问:崛起或者说复兴中的中国将给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什么样的贡献或影响?具体到国际发展领域,中国究竟是现行国际发展规则的接受者还是制定者?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是否会一起引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重塑现行的国际发展体系?中国对“发展”独具一格的理解和实践是否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可替代的发展道路?上述问题与中西方学术界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反思紧密相连,关系到人类社会自17世纪迈入的现代社会和运行模式是否会就此发生变化。中国及其他一系列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路径及其对外援助是源于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延续,还是一次改变?中国及新兴经济体能否孕育出一种新型的全球化?这些都是本章思考的议题。

作者简介

徐秀丽:本科与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2011年赴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多次赴英国、肯尼亚、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泊尔、巴西等地学习和培训。主要研究领域:农村公共政策研究、自然资源管理研究、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李小云:男,1961年生,陕西定边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曾获霍英东高等教育研究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以高等发展专家身份受聘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德国、英国等双边、多边和非政府机构,现受聘为DAC-IPRCC研究小组中方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国际发展援助、社区资源与发展。近来年共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国际发展合作。